1.作茧自缚
汉语成语,读音为zuò jiǎn zì fù,意思是春蚕吐丝为茧,将自己裹缚其中。比喻弄巧成拙,自作自受。出自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中文名:作茧自缚
拼音:zuò jiǎn zì fù
外文名:spin a cocoon around oneself
出处:《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注音:ㄗㄨㄛˋ ㄐㄧㄢˇ ㄗㄧˋ ㄈㄨˋ
成语解析:
【近义词】作法自毙、自讨苦吃、自作自受
【反义词】嫁祸于人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诗:“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宋·陆游《剑南诗稿·书叹》:“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示例:我们需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但不可过于繁琐,弄得~,捆住自己的手脚。
2.化茧成蝶
也作“羽化成蝶”。原意指蝴蝶幼虫由蛹,经过蜕皮,变化为成虫的过程。寓意人经历成长,蜕去丑陋的无用的,变得智慧 、 美丽。也常用作形容女孩由年龄的增长而变得美丽翩跹。
中文名:化茧成蝶
别名:羽化成蝶
类型:成语
涵义蝴蝶从蛹变化为成虫,身体组织经过复杂的变化,因而成虫的形态构造,生活方式与蛹显著不同,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引申“化蝶”之词最早出现在新蔡县人干宝的《搜神记》中,之后便有了庄周化蝶、梁祝化蝶的故事。
匿名回答于2022-06-18 03: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