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三个阶段,其中G1期与G2期进行RNA(即核糖核酸)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复制;其中,G1期主要是染色体蛋白质和DNA解旋酶的合成,G2期主要是细胞分裂期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
匿名回答于2021-06-21 19:46:10
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生长,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前期:
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中期:
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后期:
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的两级,使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这两套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每一套染色体与分裂前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末期:
当这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的两极以后,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纺锤逐渐消失,出现新的核仁和核膜,核膜把染色体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
匿名回答于2021-06-24 18: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