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应该注意,一个国家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最后的安全网,为了是保障每个公民的生存权利。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如下:一是社会化原则。现代社会保障要面向社会大众,要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实行组织机构、服务人员和资金筹集的社会化。二是稳定化原则。社会保障不但要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还应当在调整产业结构、稳定和发展经济上发挥作用。三是法制化原则。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需要制定一整套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使社会保障做到依法管理。0四是系统化原则。机构健全、功能配套、程度合理。社会保障管理的社会化和法制化,都有赖于系统化的实现。系统化包括两方面:一是社会保障部门与非保障部门的系统化;二是社会保障部门内部的系统化。
再次,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1、保证社会安定,构筑和谐社会
人民基本生活得不到保证,社会就不可能得到安定。为了保持社会的安定,每个国家都采取各种措施,其中社会保障这种措施被普遍采用。在我国,有时会出现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而导致经济失调,有些企业会在市场竞争中破产,劳动者也会因此而暂时失业,就会造成生活上的困难。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帮助劳动者摆脱或减轻经济上的困难,消除职工退休、失业等后顾之忧,安定民心,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对消除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工农之间、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别,缩小各类居民收入的差距,消灭贫困、缓解各类社会矛盾,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有这些对建立公平、正义为主要内容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2、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发展
人类的繁衍发展与劳动力再生产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社会保障与工资一样,都为劳动力的再生产提供必要条件。劳动力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基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取决于劳动力维持和再生产。而社会保障的实行可使劳动者患病时得到及时治疗,较快恢复劳动能力;同时义务教育、职业培训等又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因此,劳动者具有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和较高的技术,就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生产的大力发展。
3、破除陈旧观念,配合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伴随着社会进步产生的传统大家庭的分化,大大瓦解了我国传统的家庭保障功能,相应地增加了社会保障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如果实行健全的社会保障,使劳动者在年老丧失劳动力时能获得社会的物质帮助和照顾,还可减轻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又能破除千百年来人们养儿防老的观念,对控制人口的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有积极推动作用。
4、协调各方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保障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方面的物质生活保障和精神生活保障,彻底解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必然会促使劳动者自觉地参与竞争,并更有效地为社会工作。同时,社会保障制度是以互助共济为主要行为方式的制度,其实质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会保障在横向上是各种社会成员间的彼此互助、互济;在纵向上则是不同年龄劳动者之间的代际赡养、抚育,是代际互助、互济,这有利于社会成员间的团结,有利于代际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社会公德、道德观念的维护和延续,可以促进社会成员、社会各阶层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这是先进道德观的体现,有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形成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良好社会风气。
匿名回答于2021-03-18 03:40:51
1、国家承担责任与社会承担责任相结合,以社会承担责任为主; 国家承担责任,是指由国家出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建立政府的管理机构,统一政令、法规,保证公民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和承担义务,实现社会保障的根本任务和长远目标,并协调社会保障系统与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化管理与单位管理相结合,以社会化管理为主; 从具体实施角度看,社会保障就是在社会范围内统筹、调剂社会保障基金,对社会保障对象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提供一系列必要服务。因此,社会保障的具体业务应该由社会各方的代表建立的社会保障业务管理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负责实施,即实行社会化管理。
3、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结合,以内部控制为主;建立完整的外部控制,主要是确立政府和其他社会团体对社会保障管理工作的监督职能,过去,由于政事不分,政府职能部门自己立法、自己执法,无所谓监督职能,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监督程序,同时建立起一套外部控制机制。根据既定的监督程序,政府主管部门内从中央到地方逐级监督;政府与业务部门间,政府主管部门对社会保障业务管理部门直接监督。
匿名回答于2021-10-14 0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