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明代卫所分布原因?

明代卫所分布在长城沿线的主要原因是:明朝立国之初,因北方残余势力依然不断侵扰,明太祖决定采用筑城的策略予以应对,这些筑城除了行政城市外,还有很多特殊类型的城市,即卫所军城。

特别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更加重视北方的防御,而北方长城一线从选址建设之初就选择的有险可依的地理位置,因此,选择长城一线建设卫所省时省力,还可以与长城共同形成多道防御体系。

同时,在非战争状态,长城沿线关内外经贸交往的便利条件也有利于卫所的发展。因此,明代延长城一线卫所广泛兴起。

匿名回答于2022-01-27 18:58:38


明代卫所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是1.明朝立国之初,因北方残元势力依然不断侵扰,沿海地带亦有骚乱而不安宁,遂革诸将袭元旧制诸官号,”而核其所部兵五千人为指挥,千人为千户,百人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改立卫所之制留戍各地。

2.“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 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 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军”,用以加强陆防与海防。

匿名回答于2022-01-28 14:16:07


朱元璋在建国初期就在明朝畿辇之地与诸地广置"卫所",开展大范围垦荒屯田与积极备防。同时将数个州府之地圈在一起划分为一个防务区后设立"卫",而这个"卫"下面又分别设置了千户所与百户所。

大致来说,就是按照5600人的基数设置一个"卫"级单位,而"卫"管辖千户所的人员编制数量为1120人,百户所的人员数量核定为112人。

百户所这个机构又分为两个总旗(每一个总旗管辖50人)、一个总旗下面又分10个小旗组织(每一组小旗管辖10人)。

概况而言,就是说,明朝诸地"卫所"的兵士一旦服了兵役,也就是说有了一个特征"兵籍",那就是意味着其家人将世代皆为兵籍。

而这时"卫所"体制内的绝大部分军士主要负责垦荒屯田,剩余的一部分用于军事戍防。遇战事出兵征伐则归各将领统御,无战事或农闲时则归属于原驻地"卫所"辖制。

也就是说,在明朝统治的内陆地区诸地府州县辖境内的各卫所,兵户和屯垦户交错混杂于在一起。但那些尚未自发形成的区域者,则视为没有实际土地的卫所。

但是,在边境地区没有设立府州县的各卫所,实为管辖卫所本地的土著,同时兼理民间的一些政物,为实际拥有管辖土地的

匿名回答于2021-06-12 20:06:28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