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摆笔。
在特大字的较长笔画中,为强调金石涩辣之味,可以在一横行笔时,增加上下移动。在一竖行笔时增加左右摆动,但都应增加适当的提按顿挫。
2、退笔。
适用于中锋和侧锋,写大字较长的行笔可增加适当的退笔,能增加屋漏痕之感。退笔的方法是在行笔中,笔锋适当提按,断断续续加入较小的倒退动作。
3、颤笔。
用摆笔、退笔的方法加在一起,动作减少即成。
4、跳笔。
写大字行、草,在一笔运行接近终了时,笔毫较干的情况下,可将笔杆略提,但不可离开纸面,使它产生一些飞白的砂笔,随后将笔沉下收住。可以产生气势和变化,给人以内含的力量。
5、擦笔。
草书偶尔用之,为造成黑白轻重,虚实枯润节奏感,笔毫已干仍然要把已写的字或笔画写完,应把行笔的速度减慢,把压力加重,用干擦完成,收笔要停顿。

6、旋笔。
在落笔、行笔、收笔的某一阶段,捻旋笔管,使笔画出现圆浑而有变化。
7、滚笔。
在一撇的行笔阶段,将笔锋略偏,按前进的方向反滚,使之增强磨擦,造成苍劲雄奇之感。
8、推笔。
如在写“散氏盘”铭文的“三”字时,为避免笔画雷同,中间一横是由右向左推出来的。
9、拖笔。
狂草的较长笔画中,为增加变化,在行笔中可偶尔变换笔锋,加入顺拖之卧笔,能产生砂毛之感。
10、槌笔。
松握笔杆以笔肚槌于纸上,方法象击鼓槌,干湿不定,狂草中之点或某些笔画的开头偶尔用之。

11、砸笔。
松握笔管,使笔杆有滑动感,将吸饱墨的笔头,用力掷砸在落笔的部位,不可让笔杆脱出五指,使墨花略有绽射,然后行笔,写狂草书中偶尔用之。
12、揉笔。
在写特大字时,为增强较长笔画的变化和金石味,并突出结构部分,在运笔过程中将笔锋微微揉动,如不规则地转圈,并加上提按顿挫,能使骨力透彻。
13、拨笔。
写碑体时,为强调内圆外方和体现碑版剥蚀残缺感,可使笔锋外露,在行笔时卧笔提按。
14、凿笔。
如在写爨宝子碑的一竖时把笔锋挡扁如刀形,或用长毫偏锋,行笔时,笔力下注,越加越重,使产生上窄下宽齐平的方型笔画。
匿名回答于2021-09-17 08:10:23
(一) 藏锋
藏锋者大,藏锋在于腹内而起。
大,有粗的意思。或说藏锋的动作大,从笔画中部入笔。如年字的中竖。

(二) 侧笔
侧笔者乏,亦不宜抽细而且紧。
侧锋乏力,但用中锋也不能太细。
侧锋用于起笔,中锋用于行笔,竖画横起,横画竖起。开始入笔都是侧锋,转入行笔时必用中锋。
(三) 押笔
押笔者入,从腹起而押之,又云利道而牵,押,即合也。押笔是写下一笔之前的连带,从下一画的中部(大概)入笔,即押入。连带与下一笔的前半部重合。如无字二横与三横的连带,与三横的前部分重合;贤字又横的前押。

(四)结笔
结笔者撮,渐次相就必始然矣,参乎妙理,察其径趣。
结,有收束的意思。撮是聚合,把展开的笔毫收拢回来,笔锋如展笔以前一样尖挺。如竹一横。

(五)憩笔
憩笔者俟失,憩笔之势,视其长短,俟失,右脚须欠也。
憩,有休息的意思。俟,有大的意思。意为写字时右下角的笔画象有大的缺失。缺失多少视笔画长短而定。
关于憩笔,看一下憩流的解释:在海峡、水道、河口或狭窄的港湾内,当涨落潮流交替时,出现短时候近乎停止流动的状态,称为憩流。
若用水流比作行笔,憩笔是突然停止行笔的意思。
为什么要这种的憩笔的笔法呢?笔者试着解析一下。前面引用过黄帝内经的一句话: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字的右下角在图纸方位上属于西北,那这个憩笔就是体现天不足西北的意思。如是字的捺,矣字的点,作字的末横。

那不满东南又如何解释呢?我们经常看到古人字帖里上面的口字旁的左上角写成开口,左上角属于东南。这是表示地不满东南的意思。

(六)息笔
息笔者逼逐,息止之势向上,久久而紧抽也。
息有休息、停止的意思。指笔画结束时先要顿笔,然后迅速向上提抽。如左与至的最后一横。

(七)蹙笔
蹙笔者将,蹙,即撩角也,将谓劣尽也,缓下笔要得所,不宜长宜短也。
蹙有短促的意思,将有保养的意思:掼撩角要写的短促,不要尽力写尽,写捺角时要慢点。

(八)战笔
战笔者合,战,阵也,合,叶也,缓不宜长及短也。
战笔意为颤动笔法,如长蛇阵,与其它笔画配合协调:下笔稍慢,不能过长或过短。如曲和巨字的左竖,所字右竖。
(九)厥笔
厥笔者成机,促抽上勿使伤长。厥,谓其美者。视形势成机,是临事而成最妙处。
厥笔有逆笔的意思,快速向上反抽笔,不能太长。用厥笔是说这一画很美。使其成为这一画最关键的妙笔。如及字撇的末笔,仰字右竖的末笔。

(十)带笔
带笔者尽,细抽勿赊也,带是回转走入之类,装束身体,字含鲜洁,起下笔之势,法有轻重也。尽为其著而复反笔抽之。
带笔就是笔画的连带。如矣字一横与二横之间的连带。

(十一)翻笔
翻笔者先然,翻转笔势急而疾也,亦不宜长腰短项。
翻笔是用在前面,急而快,不能写成长腰短项。如林字的两竖的头部,用的就是翻笔。

(十二)叠笔
叠笔者时劣,缓不宜长。
笔画叠垒时不能写成强势,要写的势缓细弱,笔画不能太长。有积弱成强的意思。如长字的三个横,集字的四个横。

(十三)起笔
起笔者不下,于腹内举,勿使露笔,起止取势,令不失节。
起笔是不向下走笔,从笔画中部向上推,不要露笔锋,起止要考虑结构。如托字的两短横。

(十四)打笔
打笔者广度,打广而就狭,广谓快健,又不宜迟及修补也。
打笔是与行笔方向垂直方向快速落笔,然后行笔销细,不能慢也不要修补。如少字的竖的头,畅字申旁的中竖的头。


匿名回答于2021-09-25 09: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