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封子是治陶业的祖师爷,之所以被称为宁封子,不是因为他姓宁名封,而是因为他的封地在宁邑,故此称为宁封,子是一种尊称。宁邑故城在现今河南省的获嘉县,周武王讨伐商纣的时候,曾经屯兵于此,后来改为修武,一直到汉武帝的时候,才赐名为获嘉。
宁封子是黄帝时期的人,相传黄帝封他为主管烧制陶器的官员,也就是陶正。陶正是官职的名称。在黄帝初期,人们虽然已经懂得吃熟食了,但是却没有盛饭菜和水的容器,只能用手抓着食物吃,趴在河边喝水。有一天,宁封子发现烤鱼的火候掌握不好,总是烤糊了,就把鱼用泥巴包裹起来,扔进火堆里,看看烤出来是什么样的味道。结果他有事出去了三天,回来后,发现泥巴成了硬邦邦的泥壳。他把泥壳拿到河边灌水,发现居然不漏水。
于是,宁封子突发奇想,找到一个树墩,用泥巴糊在树墩上,架起木柴烧起大火,一直烧了三天四夜。熄灭火焰后,把宁封子坚硬的泥巴从树墩上拿下来,就成了一个形状丑陋的容器,他拿着泥筒子去河里灌水,灌得满满的,也没有发现漏水的现象。但是,他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泥筒子破碎了。
宁封子兴冲冲地拿着碎片,找到黄帝,说出了想研究烧制陶器的想法,如果成功,人类以后就有了盛食物和水的容器了,再也不用用手抓食物吃了。黄帝同意了,任命他为陶正,负责烧制陶器。这就是宁封子当上陶正的原因,在民间里流传甚广。不过,《搜神记》里并没有对于任命过程有详细记载,开篇就说宁封子是黄帝时期的陶正。
不过,至于怎样烧出上好的陶器,宁封子还不知道,只能先烧出来看看,打算慢慢地研究。就在宁封子烧制陶器的时候,忽然一个奇异的神人打此路过,听说宁封子在烧制陶器,就留下来,说是对火相当了解,可以帮他掌控火候。这人果然很有一套,他烧出的火,能够升起五彩缤纷的烟雾,而且,神人能够在五色烟雾里自由进去。
时间长了,神人把他总结出的烧制陶器的办法,以及出入五色烟雾的法术,都传授给了宁封子。神人走后,宁封子按照学得的法术,燃起了大火,他走入大火中,只见他的身形在大火中冉冉升起,一直飞升到了天上。等到大火熄灭后,人们扒开灰烬,发现了宁封子的骨殖。于是,人们把宁封子的骨殖葬在宁邑的北山上,时常去凭吊怀念。
匿名回答于2021-01-26 22:35:36
提水就需要容器,但当时人类使用的,是简陋的木桶,容易渗漏。于是人们改用泥罐,可是泥罐被水浸泡,很快就会碎裂。 这时候,有个叫宁封的人,他在一次烧野兽进食时,无意中在灰烬中发现了一块硬泥。于是他突然醒悟,如果将泥罐先行用火烧过,或许就不会碎裂了。
匿名回答于2021-01-26 22: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