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要坚持“九个必须”。
这“九个必须”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如何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回望党的百年历史,从历史成功经验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必将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奋楫笃志前行,以更加昂扬、更加自信的精神面貌助力中华民族成就辉煌伟业,实现伟大复兴。
匿名回答于2021-08-09 19:08:25
东汉末年的荀悦。
鉴是镜子。用历史做镜子,就可以看出兴亡衰替,从而为自己安排前程,别重蹈覆辙,就叫作“以史为鉴”。最早提出的是东汉末年荀悦的《汉纪》,要通过论载西汉一朝的得失轨迹,让统治者以此作为借鉴。
唐初著名谏臣魏征在监修《隋书》时,就指出要想看到自己国家的安危存亡,一定要借助于已经灭亡的国家作镜子。修编历史更多的是要从亡国里总结教训,隋朝的历史就成了唐朝的镜子,所以唐太宗会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宋代的司马光所撰《资治通鉴》更是加以继承发展,宋神宗因为这本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为《资治通鉴》。正因为史家秉持着“以史为鉴”的标准,我们才得以看到较为真实的历史兴替,从中获得教益。
匿名回答于2021-08-09 19:21:32
以史为鉴原话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原话为:“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同“以古为鉴”。
“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现在也有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的,意思一样。
匿名回答于2021-08-09 19: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