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一是在初次分配中,要保证按劳分配必要的份额。
初次分配过程中,既要肯定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按贡献程度参与分配的合理性;也要体现社会生产本身的性质,确保按劳分配占国民收入必要的份额并逐年得到提高,从而保证社会发展的成果为普通民众所享有。
二是再分配过程中要尤其注重公平。
要强化再分配本身必要的制度刚性确保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在覆盖面、支持力度两方面同步于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利,为社会构建张有效的安全网。
要加强再分配过程对国民收入的调控力度,确保各种收入税、社会缴款等能合理有效地调节社会上高收入群体的收入,从而通过再次分配。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要通过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保社会成员在市场竞争中有相似的规则环境和均等的进入机会。
要根据市场机制完善的情况,逐步打破经济生活中尚存的行业垄断和部门保护,让所有市场主体可以平等地进入市场,并面对相似的市场规则空间。这样有助于在经济生活中保护社会公平。
3,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保证宪法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真正落实并为普通民众所享有。
一是拓宽政治参与的渠道,引导公民理性参与公共事务。
二是依法控制行政管理支出,加强公务员监督机制,在公务员权利与责任义务间保持平衡。
合理控制行政管理支出,防止公共部门任意扩充组织规模和人员,可以合理分配和使用紧缺的社会资源,进而促进社会公平。
加强公务员监督机制,比如要完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要将财产申报的范围扩大,从单一的工薪申报转变为多种收入形式并存的申报,从公务员个人的申报扩展为包括其子女亲属在内的申报。
4、加快社会的发展,提高社会本身的成熟程度,为社会公平的实现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
一是将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的用于解决社会贫富悬殊、收入两极化、城乡差异、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在经济高速持续发展三十多年的背景下理所当然地应该有的放矢,适当调整公共财力的侧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全社会公平的收入分化、城乡差异、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二是采取各种办法妥善处理社会就业难问题。
政府要改善自己的就业服务工作,科学引导、分流民众的就业期望建立公开、平等的择业、从业环境。同时公共部门要有增收节支、约束行政成本的意识,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到就业服务中来,为公众寻找工作提供更好的选择余地。就业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工作权利,也是影响社会公平的基本元素。
三是健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医疗保障等。
受教育权利,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进入社会之前的起点是否公平;医疗服务等则涉及到了社会是否存在着最基础的生存保障机制。它们都是促进社会公平应该重视的方面。
匿名回答于2021-10-18 17:04:21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实现公平分配。
匿名回答于2021-10-20 06: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