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按中国的传统,老人去世,整个葬礼的流程是怎样的?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家里老人去世,按各地风俗办理丧事,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办理丧事不一样。汉族是老人去世一般都是在家停留三天(含去世当天)。停留三天据说是为了防治误将病症造成假死的活人,当作死人入土或者焚烧造成悲剧。 去世老人的晚辈都要戴孝24小时守灵。街坊邻居都会来帮忙成立治丧小组。推荐一个总管事的,总管事一般都是比较有经验,说话有分量的人。总管事安排人员负责其它事情。各负其职,不能出乱。主家只管哭。出殡当天,姥娘家人来奔丧,无论大人小孩,都要出来跪着迎接。姥娘家来人比较多,最少20多人。.亲朋好友来奔丧,灵棚行礼,都要送小白花一朵,以示缅怀。去世老人晚辈,都要行大礼,什么十三太保,二十四拜了。礼数非常多。出殡时间是男不过午。就是说去世老人是男性,中午十二点之前出殡。老人是女性十二点以后出殡。

匿名回答于2019-06-15 06:30:34


我拿自己得经历说吧,以前小的时候在我们老家的传统就是老人去世看着亲人去世的就赶紧打电话通知家里的其他人赶紧回来看最后一面吧,没赶回来的老人等不了先走了就回来送老人最后一面,接着准备老人的寿衣,老人的亲人给老人先换上衣服。

再去请殇仪人员前来吹哭殇得歌曲,再由一人代表跪地痛哭,头戴白布,遗体放屋中间底下点上灯心火在那里烧不能让火灭掉,一整夜得敲打殇乐。

这样过去两天了早上一大早去把死去的亲人送走了,再去办殇酒邀请亲朋好友来坐桌吃饭,这得办殇酒席,吃完饭大家都回去了,留下死者得家人清理场地还有不要的衣物,最后过了七天再去坟前守孝最后完了就算办完了

总之过程复杂以表哀思,听着殇乐,小孩儿都害怕,家人痛哭,场面悲痛欲绝。 以上就是我经历过的亲人离别之苦,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请关注抓住秋天的尾巴@

匿名回答于2019-06-15 06:49:10


说到葬礼,请允许我感言一句:生也生不起,然而死也死不起。(有黑袍道士哟)

生命的尽头,还剩一个葬礼,这葬礼其实也很是麻烦,但又少不了。

1,穿寿衣。穿寿衣一般是女儿来穿,也有请入殓师来穿寿衣的,这是必不可少的,至少要穿三层以上,七层以下,还有鞋子,当然全是新的。

2,抬入冰棺,冰棺里当然是死者。在冰棺前面就是点燃的蜡烛,一闪一闪的,在蜡烛台下,就是几个布垫子,供人叩头祭拜。

3,道士做法场超度亡灵,也叫做斋,没有人认真听,其实就是花钱请道士陪夜,比较热闹,这也是少不了的,不然,那晚上实在是太冷清了。

4,八大金刚这也是少不了的。八大金刚吃饭之前必需要洗手,主人还要陪小心,开不得玩笑,很是重要。

5,洋鼓洋号,乐队舞狮队,这些是充场面的,根据经济情况,自行斟酌。

6,剃头匠也就是老理发师,这也得请一个,这是理剃“寿头",也是少不了。

7,放鞭炮烧纸钱,吃酒席这也不在话下,一面笑,也得一面又哭。

8,以上主要环节全部完成以后,一般在凌晨五点钟左右,就要开始发丧了,也就是八大金刚把冰棺从屋里抬到屋外的禾场中间,这时在房间里所有的人全部都要出来,道士要做法避邪了。

只见道士一身黑长袍,头戴两头两头翘啊翘的黑帽子,手里紧握着一只小公鸡,另一只手两指尖夹着点燃的纸钱,在每个房间里扫来扫去,指来指去,口中念念有词,待到堂屋大门,那场面着实吓人,除了口里的声音越来越大以外,只见那黑衣道士一只手扭住小公鸡头用力一拧,咔嚓一声,鸡血四溅,道士提起断了头的公鸡,把鸡脖子上的血用手指沾上,在大门的四个方位上下左右全都点到,煞是很有看头。

到此避邪完成,鸡头则抛向屋顶,小公鸡当然还是可以食用,这且不表。屋里所有礼节风气都已完成,这时坐鼓一声鸣,咣啷个哩个啷不停,八大金刚起驾冰棺,把冰棺抬上化尸车,一众人等把死者送入殡仪馆火化。

当然,赶上这天死者众多,死者也还要在殡仪馆稍作停留才能火化,看,人死了也还要排队,也得讲究个先来后倒。待到进入火化炉,还有见到逝者的最后一面,打开冰棺盖,至亲亲人朋友围着冰棺巡视一圈,这辈子就算是真真正正的天人永隔了!

三十分钟后,或便宜的瓦罐也好,或上等的白玉陶瓷骨灰盒也罢,反正人的一生最后就剩下那么一点点灰,也就结束了。

当然,骨灰盒有的会下葬,而有的却无力下葬,人生又将开始追逐!



匿名回答于2019-06-15 07:08:19


老公的父亲去世了,我参加了一次美国葬礼。较之国内我参加过的几次葬礼,感觉有很大的不同。国内葬礼上总是充斥着撕心裂肺的号哭,人们的心情悲哀沉重。美国葬礼气氛并不是很沉重,也没有人在大众面前哭哭啼啼,其间大都是见到谈笑风生的。要用简单的语句来比较不同的话,那就是,国内葬礼凸现亲人的悲伤,美国葬礼诠释死者的尊严。 老公的父亲八十六岁,生前是个基督徒,一个极平凡、极普通的人,一辈子辛苦劳作,养育了五个子女,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丰功伟绩。 一得到老人去世的消息,亲朋好友们都闻讯赶来。大家都聚集在老人的房子里,回忆往事,翻看照片。女儿深情地说:“看,我拿着父亲给我买的芭比娃娃,我的十岁生日礼物,真漂亮。” 老友兴奋地说:“瞧瞧,多大的鱼!那是我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钓上来的!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钓过这么大的鱼。” 5岁的孙女也扬着小手说:“你们看,这张照片上外公喝醉了,外公一喝醉了酒,对着每一个小孩都要叫我的名字呢。” 大家都笑开了。 他的大儿子、一个孙子以及两个远房的亲戚竟然组成了一支小小的乐队,唱歌的唱歌,弹琴的弹琴,伴奏的伴奏,整个屋子很是热闹。我很不解,偷偷问老公的姐姐:“怎么大家不悲伤,反而好像还很高兴?这好像对死者不太尊重吧?” 她看着我的眼睛,轻轻说:“我们也十分悲伤,但心中的哀泣不能仅兑现于一种简单的外在仪式。逝者已逝,最好的怀念就是快乐地生活,这才是对逝者最高的尊重和真正的缅怀。你听,他们演奏的都是父亲生前喜欢的音乐,父亲并没有走远,他永远在我们身边!” 我望着他一如秋天湖水般平静深邃的蓝眼睛,望着这并不悲伤的场面,我的心深深地沉浸在一种殷殷的温润和感动中,于是拉着老公也加入了合唱,唱着唱着,我仿佛看见音符漫天飘飞,老人在那远远的云端微笑。 老人去世的第二天,子女们来到殡仪馆,它的英文名字是Funeral Home ,“葬礼之家”。推开大门,和我印象中“葬礼之家”应有的灰暗凝重气氛不同,整个装饰以暖色调为主,一个个细节布置得别具匠心,营造出家一样的氛围,很温暖。一个英俊的青年西装革履,领着大家来到一个漂亮的会议室,会议桌上放着水和小点心,空气中弥漫着若有若无的音乐。大家团团坐下,互相介绍之后,开始讨论葬礼要求。选择棺木,仪式过程,公告以及其他一些细节。虽然大家很悲伤,但一起谈到父亲喜欢的音乐和爱好,回忆着和父亲相处的趣事,脸上时时浮现出笑容。小伙子态度和蔼,一一记下所有内容,还对着我的中国名字重复了好几遍。 第三天上午,我们大家去送家庭照片,一下车,我听到有人在喊我的中国名字,我好兴奋,遇到中国老乡了!?四处张望,一抬头,一张微笑的脸,原来是昨天见过的那位青年。他急切地问:“我的语音标准吗?” “还不错!还不错!” 得到称赞的小伙子很高兴,他告诉我他练习了好久,因为我的中国名字对他来说实在有点拗口。我说:“记不住就算了,没有关系的。”,他严肃地说:“那可不行,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我都要记住,你们都是逝者的亲人,这是我对老人最起码的尊重。”我听了,打心眼里佩服这种职业素养中所深深渗透的人文关怀。 出殡的头一天,一般会有一个称之为“Wake”的活动,也算是一种交际。这个活动是在家里,或者是在殡仪馆( Funeral Home)举行,主要内容是邀请亲友到来,与死者最后告别,并对死者的家人表示慰问。我们安排在Funeral Home举行。灵堂正前方是被鲜花环绕的老人灵柩,老人神态安详地沉睡在鲜花丛中。空中垂下两个大大的花环,周边也被大大小小的花篮环绕,大屏幕上不断重复放映着记载家庭历史的照片,老人生前最喜欢的乐曲缓缓流淌,整个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又温馨动人。家人、朋友、同事、邻居陆续来到,每一个人衣着都很正式,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大家瞻仰遗容,缅怀往事,互相问候。有朋自远方来,也不时传来低低的笑声。 第四天开追悼会并送葬。追悼会和中国的差不多,众多亲友上台回忆故者在世时令人难忘的片断,绝大多数回忆内容是生动有趣、令人捧腹的,台下传来阵阵欢笑,他们讲述老人的信仰,老人的虔诚,他的欢笑泪水,喜悦悲辛…… 大家都沉浸在短暂的美好回忆中,内心充满了愉悦和敬重。我想,有信仰者对死亡并非过于悲伤或感到恐惧,在此用“视死如归”来形容很适合。 最让我感慨的是送葬。灵车行进在最前面,后面跟着亲朋的车,浩浩荡荡一个大车队。我们的车紧跟着灵车,到了第一个十字路口,向来循规蹈矩的老公居然闯红灯,我急忙喊:“是红灯!” 老公说:“没关系,你没看到车队旁边随行的警察吗?我们可以不管红灯绿灯。” 哦!我正奇怪为什么警察一直跟着我们呢,原来如此。穿着制服、戴着头盔、骑着摩托车的警察威武地开道,每到十字路口,不管是红灯还是绿灯,戴着白手套的手打着手势让其他车辆停下,只有我们的车队畅行无阻,有绝对的先行权。一路上,看到我们的车队通过,过往的车辆都自动停靠在路边,并鸣笛示意。在美国是很少听到鸣笛声的,于是我疑惑地问:“你认识他们吗?” 老公说:“不,素不相识。”“那他们为什么鸣笛?” 老公轻声道:“大家这样做,是为了表示对死者的敬意。虽然素不相识,但生命值得礼赞!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鸣笛让行。” 说这话时,他的脸上平静如水,而我,却分明感觉到,一种神圣和庄严从心底油然升起:“ 生命!生命!即使是微如草芥的生命,在终极能赢得尊严如斯,又何惧卑微平凡?” 来到墓地,深秋的阳光柔柔地亮着,风来,树儿也轻轻吟唱一支骊歌,牧师念着祈祷词,大家神色安详,庄严地站着,好像只是在送行。棺木缓缓落下,手中的鲜花随着泥土纷纷飘落,逝去的灵魂渐渐走远,大地敞开胸怀拥抱着他回归的子民,亲人啊,要去一趟一个叫天堂远方…… 一次美国葬礼,让我感动,让我思索,让我震撼,更让我的心灵沉静…… 一个平凡普通的逝者也能享有最后的尊严,真好!

匿名回答于2019-06-15 06:14:00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终死。死后先理头,净身,穿寿衣。入冰棺。请师看日子,选葬地。入殓到棺材内,等到葬日。举行大奠葬礼。人一生就这样完了。人吃土一辈子,土吃人一口。

匿名回答于2019-06-27 04:58:05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