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 口贸易;
(2)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适用的先进技术;
(3)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匿名回答于2021-05-18 22:16:09
一次是1840年清朝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实行所谓的“对外开放”政策.
影响
1.鸦片继续输入 白银大量外流
2.主权不再完整 体现在司法和领土
3.中国从商品输出国在不平等条约的制约下逐渐转变为输入国
4.中国技术条件 资本 相比列强 差上很多 同时也为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5.中国政府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换取 片刻苟安 从主观上来说并没有改革策略及方针
6.中国的政治体制 无法适应 世界资本主义潮流
1979年至今对外开放
【基本内容】
※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发展出口贸易
※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的先进技术
※ 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特别是更加积极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兴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与外商独资企业
※ 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
※ 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与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
※ 设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以带动内地开放
影响
1、向全世界表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腾飞。
2、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宝贵的经验。
3、对歇制美国的霸权主义起了很大作用。
4、为全世界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廉价劳动力。
5、改善了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的生活,对世界的稳定发展作用巨大。
两次对外开放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
1、第一次是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强行迫使中国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第二次则是中国政府主动打开国门,是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形成的开放,所谓改革开放。
2、第一次开放时,清政府经济基础薄弱,商品不发达,几乎不存在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可能在开放的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只能是西方商品大肆进入中国、冲击中国的传统生产行业;第二次时,新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国际贸易中有自己的优势。
3、第一次开放,进入的纯粹是商品,也就是西方国家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的目的就是大量倾销商品;第二次不但使进口商品丰富了,而且还伴随着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模式各个方面的引进,有助于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两次对外开放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
匿名回答于2021-10-21 01:41:01
其一,近代历届政府对外开放思想的演进与政策的变化;
其二,近代对外开放区域的发展,重点是约开口岸到自开商埠的转变;
其三,近代利用外资的大体情况,包括历届政府借用外债、外国在华投资等;
其四,近代对外贸易的变化,包括外贸规模、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各国在中国外贸格局中的此消彼长等;
其五,不同时期对外开放的客观效应,包括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
匿名回答于2021-10-21 02:33:41
近现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鲜明对外系统性开放与交流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840年西方列强枪口下的被动开放;二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醒下的主动开放;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自觉下的深化开放。
中国在三次开放中具有不同的开放背景和迥异的开放结果,也为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外向型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匿名回答于2021-10-22 01: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