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的过错,是指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者过失。故意或者过失在不同的法律领域有不同的含义:
1。在刑事法律领域,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状态是判定其主观恶性的重要依据。也是却别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轻与罪重的重要依据。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产生的心理状态。犯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因而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2。在民事法律领域,故意和过失统称为过错,是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素。此时的过错是指:当事人通过其实施的侵权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在法律和道德上应受非难的故意和过失状态。故意,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行为的损害后果,仍然积极地追求或者听任该后果的发生。过失,是指行为人因未尽合理的注意义务而未能预见损害后果,并致损害后果发生。
3。在行政法律领域:实行过错推定的办法,一般只要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就认为其主观有过错,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匿名回答于2019-05-06 22:41:40
答:法定过错一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侵权责任编中有涉及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匿名回答于2021-12-03 18: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