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古代行军扎营,谁负责后勤?

古代行军扎营,火头军负责后勤

匿名回答于2021-04-15 07:49:21


古代是火头军负责后勤的。

匿名回答于2021-04-15 07:49:25


押运官——押运粮草和一些物资粮草督运——是监督押运方面一路上的行程、日期等,负责后勤。主要起监督作用,和现在的督察差不多或者叫粮草官。

匿名回答于2021-04-15 07:50:08


据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载,秦国自商鞅变法自强开始,直到秦王嬴政即位之前,先后同山东六国大战65次,斩首129万级,拔城147座,其中规模最大的长平之战,一次攻杀赵军士卒45万人。嬴政即位之后,开始紧锣密鼓部署对东方六国的灭国大战,其中灭楚大战一次调集60万大军,历时整整1年才完成。在当时那种生产运输条件下,秦国是如此保障如此大规模的后勤补给呢?

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内立法度,务耕积,修守战之具”,并设立了司徒和司空等负责后勤保障的管理岗位。此外,在军队里还设有炊子(厨师)、守装(装卸材料)、顾养(家离畜牧的饲养)、樵汲(砍柴打水)等后勤人员,以及方士(医官)、马弁、木匠、铁匠、军牢、草史(掌草料兼兽医)、通粮(运送粮草辎重)等“杂流”,其中任何人因管理不善而导致补给不畅、军械损坏的,都会依秦律受到严惩。

粮食作为维持长期作战的关键,一直都是秦军的重中之重。为此,秦军专门设立军粮管理机构——军粮廪,全权负责军粮的筹集、运输和分配等一系列工作。当时的秦律,对于军粮的管理也非常严格,士兵冒领军粮的,一律戍边2年;私自买卖军粮的,不但自己要受到惩罚,相关官员也要受到牵连。

在军用牲畜领域,秦军在甘肃天水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座“国营”军马场,并设立太仆一职,掌管军马的饲养、繁育。在军马的管理方面也非常严格,数量一律严加登记;如果由于饲养不当,一年死3匹马以上,主管养马的官吏要受惩罚。如果一个人负责喂养10头成年雌马,其中3头不生小马,相关人员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公元前265年,秦国实施马政改革,开始鼓励民间养私马,使得备战时有了更多选择。

秦人除了养马以外,修路的技术也都非常高超,在物资运输方面拥有其他诸侯国难以比拟的优势。公元前316年,秦国为了攻取巴蜀,在秦岭、巴山、岷山的高山峡谷之间,凿山为道,修桥渡水,在十分复杂的地形下修筑了长达数百公里的栈道。后来,秦国以都城咸阳为中心,广修驰道,逐步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道路网络。这一切的努力,使得秦国的后勤保障能力远非东方六国可比。

匿名回答于2021-04-30 01:12:5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