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人之患,束带立于朝。具体怎么解释?

史札记 · 海盗的对联 清人陆长春《香饮楼宾谈》:说是江浙一带的大盗蔡牵伏诛后,其余党还有好几十个,他们往来劫夺,为害江浙一带,地方上是很不安宁,政府也没有办法。后来,总督就想了一个招安的办法——他就单骑往抚。强盗们也讲礼貌,就邀请他到船上就座,还拿出好酒好肉款待他。总督则先是饮酒啖肉,然后是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晓以利害、诱以富贵,而且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几十张空白任命书,要任命他们为千把总等官职。强盗们听了,十分高兴,都拜倒在总督脚下,要求投降。正在总督高兴的时候,却看到有一个强盗立而不跪,没有投降的意思。总督就专门找他谈话,要委以重任。但那强盗一点都不领情。这时候,总督才看到,那强盗船窗上挂了一副对联: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人之患束带立于朝作者感叹说:“盗亦非常人哉!” “浮于海”,用的是孔子的话——《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当然,孔子即使是到了海上,大概也不会成为强盗,子路虽然勇猛,也是有力使不上的——他们师徒俩,没有束休,没有俸禄,“桴”又不长庄稼,也不喷自来水,上哪里弄饭吃?到哪里找衣穿?去哪里买乐器来弦歌那“诗三百篇”?也就只好象伯益叔齐那样饿死首阳山了。再说那强盗能援引孔子的话,当然曾经是一个读书的人,不得“立于朝”,就只好“浮于海”了。“浮于海”与“立于朝”,永远是对立的。你看那郑成功,不能在大陆上“立于朝”,就只好“浮于海”了。用李贽的话说,如大盗林道乾是朝廷“直驱之使为盗也”。不过,盗与非盗,有时候,是很难说清的。你看那陈涉吴广李自成和黄巢,打不赢了,就成了强盗和贼;而赵匡胤嘉靖爷明英宗打赢了,就立地成佛。成王败寇,似乎是一个规律。 靠武装兵变而起家的宋太祖赵匡胤深知此理,他登基之后的压倒一切的一个中心就是“释兵”:他问赵普:“自唐末以来,兵革不息,我想停止战乱为国家定下长久的安稳政策,先生看应该如何办?”那赵普以“节镇太重”,应该“收其精兵”为对(你别以为他赵匡胤没脑袋,他是要把自己的意旨,变为臣下的语言和行动——这也是历来君主的惯技)。于是,他在一次晚朝之后,把其他人都支开了,留下“故人”石守信等人喝酒,对他们说:“凭借你们的努力,我才有了今天,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但作一个天子也太难了,远不如去做一个节督使快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也。”石守信等喝着皇帝的御酒,正幸福得不知所以,还没回过神来,就奇怪地问“为什么”。太祖说:“这难道还不容易明白吗?所谓天位者,众欲居之耳。”石守信等人赶忙说:“陛下这话从何说起?今天天下已定,谁心里还敢有二心!”太祖说:“你们当然不会有二心的(鬼知道,他太祖最怕的就是你们这些手握重兵和大权的勋旧故臣呢),但你们手下那些梦想富贵的人就难说了。一旦别人要你黄袍加身,你们虽然不愿意,到时候还行吗……”这时候,石守信等人才如梦初醒,那“黄袍加身”不就是太祖起家的事吗!那是在给他们敲警钟呢。所以他们一时吓得眼泪鼻涕一起流:“臣等愚昧,从来没想过这些事,请陛下哀怜我们,给我们指出一条生路吧!”太祖见时机成熟了,就说:“所谓富贵,不就是多多的找钱,使自己生活安逸、子孙显荣么?你们何不放下手中的兵权,去买下美屋好田、歌儿舞女每天饮酒作乐,以终天命。这样,我们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你们安心,我也放心,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连忙叩头拜谢:“陛下为我们想得这样周到,实在是我们的莫大荣幸啊!”于是,从此称病不上班,请求解除了他们的军政大权——这,就是有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把戏! 太祖不成功,也就是一个大盗;而欲为新太祖的大盗,在老大盗太祖面前就成了新大盗。盗耶?太祖耶?只有天知道! 所以,那船上不屈的强盗是看得很透的。但他的下场,却是不言而喻的了

匿名回答于2019-02-02 21:34:26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