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义:指办事,处理事务 引申为办事,处理事务的人,即帮助主要管员管理文书、处理事务的下属管吏。又指奉事,追随;周旋。
今义:指投身于某种活动或事业中去。
匿名回答于2019-12-28 13:17:37
从事的今义
1.[go in for]∶干某项事业。他已经从事贸易工作多年。
2.[deal with]∶处理;处置。而行之既久,是又以军法从事。
3.[handle affairs]∶办事;办理事务。朝夕从事。
从事的古义
1. 行事;办事。
汉班彪《北征赋》:“达人从事,有仪则兮。”宋 苏轼《应诏论四事状》:“伏见熙宁中,天下以新法从事。”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章宗以仆散揆领行省于 南京(开封),便宜从事。”
2. 参与做(某种事情);致力于(某种事情)。
《论语·泰伯》:“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
《国语·齐语》:“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鎛,以旦暮从事於田野。”
明·顾彦夫《村落嫁娶图记》:“从事迎而导之者也。”
清钱泳《履园丛话·梦幻·注苏诗》:“告养回籍,从苏诗,罗百氏之说,以证王、施、查 三家之讹。”
老舍《我怎样写》:“在学校开课的时候,我便专心教书,等到学校放寒暑假,我才从事写作。”
3. 指任职。
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愈尝从事於汴徐二府,屡道於两州间。”
明 顾彦夫《村落嫁娶图记》:“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
4. 处置;处理。
《左传·哀公十一年》:“﹝子胥﹞谏曰:‘ 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於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
《汉书·王莽传中》:“敢有趋讙犯法,辄以军法从事。”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又诸居职,其犯公法者,以法律从事。”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招情相同,即以军法从事,立时枭首。”
5. 追随,奉事。
唐牛僧孺《玄怪录·张佐》:“向慕先生高躅,愿从事左右耳。”
《英烈传》第十九回:“﹝章溢﹞后来长成,便从事叶公。”
6. 犹周旋。
唐 韩愈《鳄鱼文》:“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金史·外国传下·高丽》:“或来侵略,则整尔行列,与之从事。”
明 徐渭《白母传》:“假令母与翊之妻不为妇人,在今日得提数万之众,以与闽、越、东夷之寇相从事。”
清魏源《圣武记》卷七:“遂募丁壮子弟数千,以与匪苗 从事,来痛击,去修边。”
7.古代官名。
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掾,汉刺史的佐吏。汉武帝初设刺史时,刺史于秋季查察郡国。郡国遣吏至界上的迎接,“自言受命移郡国,与刺史从事”(《汉旧仪》,后因而以“从事”为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
又有部郡国从事史、大致刺史辖几郡,即设几人。每人主管一郡(国)的文书,察举非法,汉末刺史权重,从事名目更多,文有文学从事、劝学从事等,武有武猛从事、都督从事等,均由刺史自行辟任。
北魏孝文帝曾罢诸州从事,依军府之例,置参军,但未全面推行。北齐仍并置从事与参军。隋罢地方官自辟僚属,遂于开皇十二年(592),将诸州从事一律改为参军。
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
《汉书·丙吉传》:“坐法失官,归为州从事。”
清侯方域《陈将军二鹤记》:“其从事 刘子 曰:‘……若移其所以养鹤者养士,庶吾军其振乎。’”
8. 赤眉农民起义军将领称号。
《后汉书·刘盆子传》:“乃分万人为一营,凡三十营,营置三老、从事各一人。”
《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樊崇等﹞於郑北设坛场,祠城阳景王,诸三老、从事皆大会。”胡三省注:“赤眉诸帅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
匿名回答于2021-11-03 0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