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郭沫若的棠棣之花,还有一个小故事和周恩来有关,郭在剧本中写了聂政之母死后,他守孝三年,这是典型的儒家之礼,周恩来则认为侠的精神是与儒相悖的,聂政作为一个侠士,让他遵照儒家的礼法守孝三年,于理不合。不过郭沫若终于没按周的意见改剧本。
周恩来对侠的看法显然是理想化了,不知他要是看到金庸的小说会有何感想?只是现代武侠小说中侠的实质早已和春秋战国时大相径庭。
周恩来的看法,也算一种趣向吧。
匿名回答于2021-07-24 09:08:53
读了《棠棣之花》后,作为郭沫若在抗战时期创作的六部历史悲剧之一,以古喻今、借古鉴今,体现出了强烈的“五四”时代精神,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作品独特之处一方面体现在,郭沫若先生独具创新的将聂政的形象由《史记》中所记载的“士为知己者死”提升至“为国献身”的英雄形象,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其作品中所塑造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女性形象。
匿名回答于2021-07-24 17: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