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古代学士是什么官?

1、指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周礼·春官·乐师》:“及彻,帅学士而歌彻,令相。”(到[祭祀完毕]彻祭器的时候,就率领学士而歌唱并彻去祭器,命令[视瞭]搀扶(瞽者离去]。)郑玄注:学士,国子也。(郑玄注解:学士,指的是国学院的学子。)


2、泛指读书人。


《庄子·盗跖》:“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徼幸於封侯富贵者也。”(煽惑天下书生,让大家迷失方向忘了本!宣扬子教父弟敬兄,是为了升官发财封侯进爵罢了。)


3、指学者。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介甫 、 元晦自是学士,不得以所长没之。(介甫 、 元晦都是学者,不能荒废自己的一技之长。)


4、官名。


南北朝以后,以学士为司文学撰述之官。 唐代翰林学士亦本为文学侍从之臣,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宋代始设专职,其地位职掌与唐代略同。 明代设翰林院学士及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学士遂专为词臣之荣衔。 清 代改翰林院学士为掌院学士,馀如故。 清末期内阁、典礼院亦置学士。

匿名回答于2021-02-01 01:43:42


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匿名回答于2021-02-01 01:41:41


古代学士称号,在周代是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官名和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泛称。魏晋以后,学士正式成了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员称呼。

唐代,学士地位有很大提高,甚至可以参预朝政。其中翰林学士之首,是皇帝亲信顾问和秘书官,又称“内相”。到了宋代,授了“翰林学士”者,就有当宰相的希望。清代大学士地位为正一品,为文职官吏之首

匿名回答于2021-02-01 01:42:05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