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古代禁止携带兵器的令?

禁武令,来自于清朝的禁止携带兵器的法令。

古代对兵器的管理很严格,但民间一般允许拥有朝廷规定的武器,古代大多数王朝也允许民间习武。

清朝所谓的“禁武令”:《清世祖实录》顺治六年三月甲申:“谕兵部:曩因民间有火炮甲胄、弓箭刀枪、马匹,虑为 贼资,戕害小民,故行禁止。近闻民无兵器,不能御侮,贼反得利,良民受其荼毒。今思炮与 甲胄两者原非民间宜有,仍照旧严禁。其三眼枪、鸟枪、弓箭刀、枪马匹等项,悉听民间存留 ,不得禁止。”清朝入关之初,曾有一段时期内禁止民间持有武器,但随着统治局面快速稳定,在入关的第六个年头,顺治帝便发上谕解除了对于民间持有武器的限制。在上谕中,百姓不仅可以拥有弓箭、大刀、长矛这些冷兵器,更是可以持有三眼铳及鸟枪这类火器。

清政府不鼓励练拳,但一直鼓励正常的兵器练习。雍正帝的《禁止拳会谕旨》中便明确地说,如果有习练拳法的力气,何不去学习弓马,以此在武科考试中博得功名,或是投身军队为国效力呢?

匿名回答于2021-07-11 19:06:23


中国历史上有过禁武令。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统治,防止人民造反,往往会对民间持有武器进行收缴和管制。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收天下之兵”开始,历代几乎都实行过不同程度的“禁武令”。

最早的“禁武令”始于秦朝

贾谊的《过秦论》当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意思是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下令收缴天下兵器,集中于首都咸阳加以销毁,铸造了钟鐻和十二个各重千石的大铜人,置于咸阳城内。

秦始皇的这条“禁武令”,是中国古代见诸于史册最早的官方禁武,也是历史上最为严苛的一次禁武运动。遗憾的是,秦始皇集天下兵器铸造的这12个铜人,今天已经看不到了。关于这12个铜人的下落,据说当初项羽攻克咸阳后,火烧阿房宫。在火烧阿房宫时,连同象征秦王朝永固的这12个金人也一起烧了。

北宋五次重申“禁武令”

熟读中国古代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代统治者都对民间武装力量防备很深。不仅是秦王朝,连素来“重文轻武”的宋朝也是多次颁布并重申“禁武令”!

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建国后,多次对辽用兵。边境人民为了配合宋军,也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武装组织,弓箭社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宋朝政府难以容忍类似于弓箭社这样的非政府武装长期存在,因此多次颁布“禁武令”!

宋代最早的“禁武令”颁布于北宋开宝年间。当时,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限制民间武装力量的发展,公开下令:“京都士庶之家,不得私蓄兵器。”此后,宋太祖淳化年间、宋仁宗景佑、庆历和嘉佑年间都被北宋政府不断重申,多达五次之多!

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颁布“禁刀令”

众所周知,元朝的建立者是蒙古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自然会受到汉人的歧视,因此各地反抗的浪潮此起彼伏。为防止百姓起来造反,元朝颁布了“禁刀令”,禁止民间私藏兵器。

当时,元朝政府规定:每3户人家只允许有1把菜刀,并且还要进行实名登记。

雍正皇帝也曾下旨禁武

古代对兵器的管理很严格,一般平头老百姓是不可以拥有兵器的。雍正四年,清廷下了道著名的“禁武令”圣旨:禁止民间人士佩戴刀剑行走,禁止百姓拳斗,禁止民间擂台较技,违者依律重处,擂台死伤按杀人论罪。

匿名回答于2021-07-11 23:00:2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