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的起源
在我国,盗墓的起源很早,早到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盗墓的现象,例如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庙底沟文化二期),墓内骨骼受破坏较为严重,表明可能下葬后不久,墓葬即被盗扰。稍晚的商周时期,在上世纪40年代,石璋如在讨论殷墟后岗王陵被盗时间时,根据出土盗洞的地层关系和位置判断应该始于西周早期,这可能是一种惩罚行为。最有可能的事件是西周早期的武庚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之后的报复性活动,目的在于以绝殷祀。
殷墟
春秋战国以后,盗墓行为更加普遍,《吕氏春秋·安死》载:“是无不抇之墓也。”盗墓行为和埋葬行为可以比喻为一对孪生兄弟,几乎是相伴而生的,乃至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从事着这个不见光的行当。
盗墓的分类
《鬼吹灯》中曾将盗墓分为四大门派,是为“摸金校尉”、“发丘将军”、“卸岭力士”、“搬山道人”四派,而真正有记载、符合事实的是“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
京剧白脸曹操
懂一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两个名称是由曹操发明,是一种职业的、有组织的军人盗墓团伙。出处来自于“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他为袁绍讨伐曹操写的《为袁绍檄豫州》中说道:“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但是“卸岭”和“搬山”则是毫无史料根据的名称,“发丘”和“摸金”也不是什么门派,就是两个官职名称,准确来说“摸金校尉”隶属于“发丘中郎将”而已。而我们今天讨论的盗墓的分类是以盗掘墓葬的目的分类,可以大致分为“报复”和“逐利”两大类。
报复性盗掘
报复性盗掘是指报复墓主而进行的盗掘活动,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掠财,当然也不排除会从掠取财物,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毁墓。这种行为一般是官方行为,一般出现在政权交替的过程中,后一个政权对前一个政权的墓葬进行盗掘毁坏。例如我们上文中说道的殷墟王陵的被盗,再例如山西羊舌晋侯墓地的被盗,这和春秋时期晋国的“曲沃代翼”事件有关。再例如更著名的伍子胥鞭尸楚平王,这和吴国败楚,伍子胥鞭尸楚平王以泄愤。
匿名回答于2021-01-08 03:49:15
盗墓贼又称摸金校尉。以盗窃古人墓葬中的财宝为职业的人。古往今来,各朝各代都有。他们一般 白天抓兔踩点 晚上偷文物。
古人“事死如事生”,认为人死后会到另一个世界中,继续生前的享受,因而十分重视自己的墓葬的规格和陪葬品的档次。有地位的达官贵族,死后的陪葬品一般都十分丰富。
历代对盗墓者看法都是否定的,认为伤天害理,立法中对盗墓者的惩罚也是极为严厉的。但是,在价值惊人的随葬品的诱惑面前,还是有一些人铤而走险,甚至世代经营,形成独特的盗墓技术。在许多西方电影中也不难发现对盗墓者技术的称颂,如《古墓丽影》《国家宝藏》等
从某种程度上讲,盗墓贼的盗墓技术是领先于官方的考古发掘技术的。许多文物品种,都是盗墓者最先发现的,如甲骨文;许多考古技术也是盗墓者最先发明的,如著名的“洛阳铲”。
匿名回答于2022-03-25 11: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