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在古语中,如果是口语应答,一般用一个字:然,或“善”、“可”。
如果是书面表示,亦用“赞同”。如:
" 叔业归顺, 元护赞同其谋。"——《北史·李元护传》
也可用“赞许”,如:
“岂容以三千金为市,欲余颠倒是非,再加一词赞许於王前,以成其事,不亦更可笑也哉!”——《海外记事·卷五》
亦有用“赞成”的,如:
况今德政赫赫,股肱惟良,彼岂赞成其谋,造乱长寇哉?”——《后汉书·郑太传》
及灵太后欲黜叉,犹豫未决,绍赞成之。——《北史·穆崇传》
匿名回答于2021-02-23 10:24:43
英雄所见略同”
1、【解释】: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2、【出处】:《三国志·蜀志·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3、【语法】:作宾语;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4、【成语释疑】:英雄:特殊或杰出的人物。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现大多人习惯解释为:大略,大致、大体,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解释,如张云风在《俗语趣话》一书中就指出:“当两个人的意见、主张不谋而合时,常用 ‘英雄所见略同’这句俗语。‘略’,谋略、方略、策略、战略的意思,有人释之为‘大略’、‘大致’、‘大体’,实属误解。”
匿名回答于2021-10-17 01:48:23
表示在完相同的古语很多。比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生一句话让在下茅塞顿开。
将军大名如雷贯耳,在下,甚是佩服。
先生惊天为地之才令在下深感不如。
先生高论我不得不服。
我弟在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及如探囊取物。
我风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匿名回答于2022-02-17 03: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