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的生动性,是表达问题的时候,更加的生动,具体形象了给人们的印象也深刻的,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阅读。
匿名回答于2021-04-11 08:45:55
语言要生动,通常也是不论什么文体的写作都会提出的一种对语言运用的要求。与对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要求一样,写作中对语言的生动性要求的具体内涵也是因体而异的。
(1)理论写作中的语言生动,就不是指语言的通俗化或形象化,因为“书论宜理”,在理论写作,尤其是学术文章的写作中追求市俗化,乃至插科打诨、耍贫嘴,那只会令读者倒胃口。理论写作中语言运用的生动性,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语言表述形式的严密而流畅,与其所表达的认识内容的深刻而透彻相互结合,共同形成的一种令人茅塞顿开、酣畅淋漓之感。
(2)对实用写作而言,其语言的基本特色在于平实,即所谓“铭诔尚实”。实用写作通常使用通俗但却简洁,朴实而又流畅的语言,将需要告知的内容准确、清晰地传达给接受者。然而,平实并不等于平淡,好的实用写作同样会令我们获得一种语言的生动感。这是因为,实用写作是一种最直接地与接受者现实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文体类型,在它那种通俗但却简洁,朴实而又流畅的语言表达中,适时地传达着生活中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我们需要及时了解的新鲜知识,正是这种平实的语言与鲜活的信息相互结合,形成了实用写作所特有的语言的生动性。
(3)至于文学写作,语言的生动性几乎就是它的“专利”。从根本上来说,文学语言作用的对象不是我们的抽象理解,而是审美想象,所以判定文学语言生动与否的关键,不在于书面语言本身是否“丽”,而在于它能否有效地充分调动阅读者的审美想象活动。不能有效调动阅读者审美想象的作品,即使华辞丽句堆砌满纸,也毫无生动性可言;能够有效调动阅读者审美想象的作品,即使字面平淡如“床前明月光”,也能令我们在审美想象中获得生动的美感。这正是文学写作所特有的语言生动性的真实含义所在。
匿名回答于2021-10-10 06: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