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使用时期为春秋时期至五代十国,”朕“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
寡人
春秋时期诸侯自称寡人,而较弱的诸侯自称“孤”。战国七雄虽自僭号称王,仍自称“寡人”。秦末汉初项羽所分封的诸王(如汉王刘邦)等,和刘邦所分封的诸王(如齐王韩信)都自称寡人,汉朝诸侯后多自称寡人。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
朕
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谷”、“寡人”,随着秦朝建立,秦王嬴政创立皇帝尊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这个称谓从此一直流传至辛亥革命中国帝制终结。
匿名回答于2020-11-01 01:31:10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最早出现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自称之间,后来统一代指古代的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表示谦虚自称的意思。
匿名回答于2020-11-01 01: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