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知识青年,就是城里人到农村工作和生活
匿名回答于2020-12-18 07:36:58
这个政策只是在六十年代文革时期对基层干部,教师,还有学生实施的一项政策。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匿名回答于2020-12-18 07:42:01
是当年特定历史条件的做法,将认为需要劳动改选的城市居民派至农村参加劳动。
匿名回答于2020-12-18 07:42:24
城市市民(主要是学生)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
匿名回答于2020-12-18 07:43:10
下放农村是文化大革命的专用语,那个时候城里许多年轻人,有的毕业没活干,有的没毕业,城里的工业正在发展阶段,用不了那么多的人,这样国家就提出一个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让城里的年轻人锻炼锻炼革命意志,也有的一些知识分子,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匿名回答于2021-12-28 05:03:41
下放劳动的意思是:社会主义下所谓的下放劳动改造,是要让你知道劳动人民的辛苦和从事生产的不容易,叫你设身处地的体会,让你自觉反思改过,反思自己破坏生产力发展的后果,同时通过暴力手段强制实施劳改,要你对人民群众抗争敌人的决心感到畏惧;而不是像资本主义下的劳改就是徭役,只看到了暴力性,而没有看到教化性,看问题并不全面,或是看全面了不说全面,恶意攻击你。
匿名回答于2021-12-28 05:05:39
这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一般指文革时期,大致下放到农村劳动的有几种情况:
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再教育,多数是城市里的学生。
二,革命干部,知识分子,教师及有文化的科技人员,当时认为思想有问题,或范错识到农村艰苦的地方改造。
匿名回答于2021-12-28 05:25:54
这是年轻人问的吧!现在可没有这政策了,它是我国20世纪60至70年代的产物,那时的人分为富农,贫农,下中农,4类份子等等。当时为了对4类分子进行劳动改造,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再教育,出现了把大中城市的家庭或人员,送到农村去进行生活、劳动、居住,以此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就是常说的下放!
匿名回答于2021-12-28 05:37:05
谢谢邀请!在我的印象中,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年代,一些原本吃着“国库粮”的体制内的公家人,因为犯了某个方面的错误,被政府剥夺了公家人的身份,从城里安排到某个农村当农民。这种情况就叫下放到农村劳动。
当年有一户县城的城里人就被下放到了我们村当农民。男主人原是中医世家,医术精湛!因为给我奶奶看了几次病,与我父亲很投缘,后来和我父亲成为了好朋友。
匿名回答于2022-04-22 08: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