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是内阁的一把手啊
匿名回答于2021-04-11 03:18:26
内个是一个机构,给皇帝出谋划策的最高智囊团,丞相是这个智囊团的核心,对内阁的决策起决定性作用。
匿名回答于2021-04-11 03:19:15
严格来说,丞相在明清以前权力很大,经明清两朝的改革,相权受到极大的削弱。所以,非要比较的话,还是丞相的实权大一点。
明代之内阁大学士既无宰相之名,也无宰相之权,更非百官之首,明朝内阁首辅大学生的品级为正五品,所以内阁大学生往往要兼任其他高品级的职位,或者加高品级的虚衔,而且内阁实际还受制内廷司礼监。
三国时期废除相国官职以后,丞相的职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他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并辅佐皇上处理国家大事。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西汉时御史大夫辅佐丞相,职掌大致相同,所以不少事务常由丞相、御史共同出面处置。
丞相之秩为万石,月俸之谷三百五十斛,钱六万。属官有长史二人,为丞相的助手。另有少史、征事等。又设西曹、东曹、奏曹、集曹、议曹等机构,分管官吏迁除、郡国事务、章奏谋议、征集租谷等事。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置司直,专司刺举百官不法者,从而加强了丞相的监察职能。
匿名回答于2021-04-11 03: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