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统一体。生产力是标志人类使用生产工具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程度。
生产关系是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两者之间从适应到不适应,再到新的适应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过程。
每一次从适应到不适应都把生产力推向更高阶段,从而在新的适应基础上展开新的矛盾运动。
由此,使人类社会形态不断的由低级向高级迈进。
人类社会从从原始社会过渡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过渡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推动的。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生产力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他的发展变化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生产关系一经确立下来具有相对稳定性。他在一定时期内保护并且服务与之相适应生产力。
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种矛盾运动不断变化,推动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发展变化。使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发展。
匿名回答于2021-04-08 00:43:20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内容。
生产力的水平主要是由生产工具来体现的。比方说,夏商周是奴隶社会,他们的生产工具的代表就是青铜器;而从战国直至清亡的这么长的封建社会中,生产工具都主要以铁器为主。显然,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要高于努力社会。
而生产关系笼统的讲,是由三方面组成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所有制结构),生产所得的产品如何分配(分配制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当然,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历史上就有这样的教训——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不恰当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经济发展,甚至使经济的发展出现倒退现象。
我国现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就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包括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制度都是根据这一原理制定的,都是为符全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实行的。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第一,从方式上看,上层建筑是通过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领域的控制和调节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二,从内容上看,上层建筑一方面要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要消灭和排斥异己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第三,从性质上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最终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的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进步的,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反动的。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表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新。
匿名回答于2021-04-08 00: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