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古人坐北朝南,则左为东,右为西,故座次上以「左」为尊。
《史记·魏公子列传》载,信陵君为迎接夷门侯生,大办酒宴会宾客。并「从车骑,虚左」,亲自前去迎接。
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这时期,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
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以右为尊,当时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
朱元璋建立明朝,复改以左为尊,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现在戏剧舞台上上演古典剧目,客人、尊长总是坐在主人、幼辈的左侧,这反映出明朝崇尚「左」的礼仪。
老子曰:"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是“左”为尊的一个证明,圣人拿着“左契”(借条的左半边)而不会去逼着人还债。
另外还有乘车,经常出现“虚左”(空出左边的尊位给别人)的说法,《史记·魏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而且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在排列座位时我国的传统“以左为尊”,也就是以左位上,以右为下。注意一下国内举行会议时的主席台排位,就会发现这点。
匿名回答于2019-02-06 04:31:12
对于饭桌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开会左为上,吃饭右为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此外,辈份最高、年龄最长者要面向门口坐(俗称上座);接下来按辈份或年龄依次一左一右地排列。有时还需在长辈旁安排一位老人喜欢的小孩。如果是长辈请客,要指派一人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负责招待工作;如果是晚辈请客,请客者应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
匿名回答于2022-03-24 00: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