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陋室铭中用类比手法写出陋室不陋的根本原因?

应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匿名回答于2021-04-18 08:07:47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匿名回答于2021-04-18 08:28:37


陋室”不“陋”的原因,作者刘禹锡在《陋室铭》文中已经给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的原因:

1、居住环境优雅;

2、居住者品行高尚;

3、生活情趣高雅。

匿名回答于2021-04-21 20:31:00


作者认为“陋室”的“陋”与不“陋”不在于陋室本身,而在于主人的品德修养。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匿名回答于2021-04-18 08:08:42


文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中,作者认为“陋室”的“陋”与不“陋”不在于陋室本身,而在于主人的品德修养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室中之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陋室自然环境的清幽;

室中之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陋室来往人的不俗(以好衬好的映衬手法)

室中之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说明自己(刘禹锡)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以陋室不陋。

匿名回答于2021-04-23 05:59:17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两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

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

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荣辱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的意思。

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

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匿名回答于2021-04-27 05:29:12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