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1968年全国知青下乡人数是多少?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

此后到1978年,有近2000万知青上山下乡,接受“很有必要”的“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

但上山下乡并非始自“文化大革命”,它从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

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便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因此,广义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后经历25年,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左右。

匿名回答于2021-09-09 05:50:07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大学不招生,工厂基本不招工,商业、服务业处于停滞状态,城市初、高中毕业生既不能升学,也无法分配工作。

仅1968年积压的1966、1967、1968届(俗称“老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即达400多万人,如何安排他们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严重社会问题。

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全国立即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各地在很短的时间里,不顾具体条件把大批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生产建设兵团或农场。几年内,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人数前后共达1600多万。

这个运动被宣传为具有“反修防修”“缩小三大差别”的重大政治意义。上千万的知识青年在农村和边疆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为开发、振兴不发达地区做出了贡献,出现了一批先进人物,培养锻炼了国家建设人才。

同时,千百万知识青年在青春年华失去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造成人才生成的断层。

匿名回答于2021-09-09 05:17:5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