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传播中国文化、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交流学术的一种社会进步的组织形式。几千年的教育制度,组织形式,办学方向,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私学与官学”。书院则是代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种以私人创建为主,官方资助为辅的“私学”基本形式。
其特点是:“在个别著名学者领导下,聚众授徒,积聚大量图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私学体系”。从唐、五代至宋、元、明延续了近千年的历史。而清代为了更进一步加强统治地位,巩固政权,他们效法前朝,更加推崇朱子学术,将书院建设列为官办,或者民办官助,为封建皇朝直接输送人才。
匿名回答于2021-04-12 01:03:39
宋代的教育水平发展旺盛,书院作为宋代教育的关键力量,对地方的伦理教化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思想趋于开放的同时,书院也对地方有了一定的控制。
一、宋代书院的社会地位
1、书院更加开放、自由
随着宋代经济的发展,宋代的思想文化领域也在高速进步。宋朝统治者对于文人学子的认可度非常的高,促使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高。
同时,宋代开放科举制,开放教育方式,书院逐渐兴起,各类官办、民办书院日益增多。
书院秉持着思想开放、内容开放的原则,科举对贫民百姓开放也促使着更多寒门学子前来书院求学,书院的教授内容也相对开放,朝廷没有像以往那样对教学内容和思想上加以严苛的要求。
2、书院满足人们对功名的追求
宋代统治者期望打破过去的门第限制,鼓舞更多的寒门学子加入科考、入朝为官,激励了不同阶层的学子积极求学,抱有浓烈的求学治国、实现自身价值的展望。
而学子们想要求学,就不得不参与到书院的教学中来,由于社会的心理引导,学子们对于书院抱有崇高的期望。
所以不管是在地方还是在天子脚下,书院都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书院对于学子的知识传授以及思想引导,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于功名的追求。
3、朝廷对书院的支持
宋代书院地位较高,承担了地方的教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就是宋代朝廷对于书院的建设发展给予了莫大的支持。
究其原因,宋代初期,朝廷想要培养更多的文人治学,但是朝廷的教育力量有限,官学无法满足整个社会对于教育追求的需要,于是促进了很多书院的诞生。
书院的良好运营,为朝廷解决了较多的教育问题,也让更多的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百姓接受到了教育,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所以,宋代统治者对书院发展一直秉持着大力支持的态度。
二、宋代书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书院传播社会伦理
宋代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商品经济往来频繁,这就需要百姓有一定的社会伦理观念,有一定的基础道德素养。
宋代的书院就承担了社会伦理教化的作用。宋代经济发展之后,诞生了一定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许多影响,宋代书院的教育内容就将道德教育摆在了首位。
书院教育育人先育德,注重因材施教,同时由于科举制对于学子的驱动性,书院的教育自然而然的引导了社会伦理的发展。
2、书院与科举结合
在宋代的官员培养体系当中,科举占据着重要的环节,这也使得宋代的书院不仅仅是一间小小的教书育人之地、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它与科举有效的结合,使得学子们更加依赖书院,社会群体对于书院的尊重也逐步上涨。
入朝为官、报效国家、实现自身价值对于宋代学者的诱惑是极大的,书院更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
同时更了解科举的各项制度,在书院中还能结识许多的科考同窗,为学子日后为官铺路,书院与科举相联系,地位必然顺势上涨。
3、书院对地方影响
宋代虽然军事力量不足,但是社会内部相对开放自由。经济、文化、思想的开放也会有一定的弊端,比如造成了社会问题频繁发生的现象,这对于宋代社会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所以,宋代统治者采取了诸多温和手段教化地方,使得百姓具备道德伦理的意识和维护社会秩序和谐发展的理念。
在这之中,宋代的书院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书院教化了地方伦理思想,推动了学子文化水平的进步,对社会稳定有很大的作用。
宋代的经济发展,在我国历史中有着独特的亮点,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尽管对外战争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但是经济、文化、科技以及教育的发展都是飞速的。
在宋朝初期百废待兴的局面当中,书院担负了社会伦理纲常的主要教化作用,也承载着无数想要入朝为官的学子的期望。
匿名回答于2021-04-12 01: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