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礼记》中曾说:"饭黍无以箸。"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已经使用筷子进食。
历史记载,大概3100多年以前,我们就已经有了象牙筷子,《史记》记载:“纣始为象箸而箕子怖”,殷纣王是殷代末期,纣王因为他很奢侈,他把大象打死以后,把象牙锯下来做筷子,以显示他的豪华的气概,这是我们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双象牙筷子,这算起来,已经有3100年,就是公元前1100多年,已经有了象牙筷子。但作为历史来说,他并不是中国的第一双筷子,而仅仅是第一双象牙筷子。
根据研究,我国筷子的历史还要前推1000年。我们最早的筷子是竹木筷,而不是象牙筷
匿名回答于2021-09-14 15:03:47
筷子的另一种叫法是:箸。
筷子(箸)是指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用于将食物夹起并送入口中,通常由竹、木、金属等材料制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
筷子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它除了用来吃饭,在民间的婚礼等礼俗也有广泛运用。
匿名回答于2021-11-11 20:38:14
筷子的另一种叫法就叫用餐餐具。我们现在所用的筷子基本上都是用塑料经过高温加工而成的,这样的筷子使用后对人的身体有少量的危害性,还是过去的筷子比较好,因为过去的筷子是用竹子做出来的,用了足块后对人体是有很大的好处。
匿名回答于2021-11-11 20:58:27
筷子又叫“箸”,被称为“筷子”大约开始于明代 。
筷子根据制作材质可分为:传统木筷、竹筷、塑料筷子、金属筷子、象牙筷子、陶瓷筷子。
传统木筷:本色木筷是无毒无害的,但很多时候木筷子外层会涂彩漆,涂料中含有重金属铅以及有机溶剂苯等致癌物质,随着使用磨
竹筷:竹子材质的筷子无毒无害,非常环保,不容易清洗,而且吸水性、吸附性很强。
匿名回答于2022-02-08 08:45:39
筷子的叫法多多。早期,人们并不把筷子叫“筷子”子,在古代比较主流的称谓有三个,一个叫“箸”,一个叫“X”(造字:“箸”下“者”换成“夹”)、“Y”(造字:“箸”下面的“者”换成“助”)。如果用木头制成的,又写作“Z”(造字:“木”旁“夹”)。其中以“箸”和“X”流行较早,“Y”在魏晋使用较多,如顾野王《玉篇》称,“箸者,X也,饭具也”;隋唐以后的正式说法多称为“箸”。
X、Y两字,会意与形声兼有。其字义反映相当直接,就是夹食物、帮助吃饭的东西。这东西在古人眼里并不一般,《说文解字》中称,“箸,饭攲也。”攲在古人眼里是一种奇巧之物,不要西方人觉得中国的筷子不可思异了,就是古代中国人自己也觉得筷子的发明很绝。
至于现在流行的“筷子”叫法,只是明代以后的文献中才较多出现,开始叫“快儿”、“快子”。被引用较多的说法,是陆容《菽园杂记》中有关时俗的记载。时水上行舟之家讲究避讳,以吴中(今苏州)一带为甚,如忌讳“翻”、“住”等字眼,于是称“幡布”为“抹布”,“箸”为“快儿”。
匿名回答于2021-09-14 16: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