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典学派(The Classical School)——受重农学派“自由放任”思想影响。
A. 时间:大约起自1776年至1848年止
B. 创始学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C. 学派精神:
a) 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涉
b) 人类皆有“利己心”,经济体系自动会达成均衡
c) 充份就业是社会常态,失业是短暂社会现象
D. 代表人物有:
a) 亚当斯密:
1) 出版“国富论”,为经济学奠定基础,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后人尊称为“经济学之父”
2) 提出“价格机能”,即“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人类“利己心”的催使下可解决人类基本的经济问题
3) 提出“绝对利益法则”,主张国际间的分工与专业,强调自由贸易。
b) 马尔萨斯(T.R.Malthus):1798年《人口论》,提出悲观的经济学论调,即粮食以等差级数增加,出生率以等比级数增加,所以人类终会有粮食不足的惨象,可喜的是其预测与现况差距颇大。
c) 赛伊(J.B.Say):1803年《经济学泛论》,提出“赛伊法则”(Say’s Law)─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充分就业是常态。与现今“消费者导向”的时代亦背道而驰。
d) 李嘉图(David Richard):1817年《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提出边际报酬递减法则、差额地价说、比较利益法则及生存费用说。
e) 约翰密尔(John S.Mill) 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2. 反古典学派:
A. 时间:大约起至1848年至1890年止
B. 学派精神:反对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政策,主张政府干涉,此学派分为下列三个支派
a) 历史学派: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的德国,以李斯特(F.List)为代表,其重要主张为
1) 保护贸易政策,提出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2) 以归纳法研究经济学说。
3) 提出经济发展五阶段
b) 边际效用学派:代表人物是奥国的孟格尔(Manger)、法国的华拉斯(Walras)及奥国的庞巴卫克(Bohm Bawerk);重要主张为提出边际效用价值分析法,解决“钻石与水”价值的矛盾。
c) 社会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德国的马克斯(Larl Marx),其重要主张
1) 反对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贫富不均,主张废除私有财产制度
2) 倡导唯物史观,提倡阶级斗争
3) 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3. 新古典学派(Neo-Classical School,又称为剑桥学派):
A. 时间:大约起至1890年至1936年止
B. 创始者:马歇尔(A.Marshell),后人尊称为“个体经济学之父”。其重要主张及著作如下:
a) 首先以“经济学”名称取代以往的“政治经济学”
b) 着重客观的实证研究
c) 着重个体经济的研究,应用部份均衡分析法
d) 以生产成本与边际效用为基础,建立折衷的“二元价值论”
e) 将时间因素分为极短期、短期、长期及极长期
f) 提出消费者剩余、需要弹性、现金余额说及准租等重要概念。
除了马歇尔外,此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是皮古(A.C.Pigou),在1920年提出“福利经济学”,后人尊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4. 新经济学派(又称为凯因斯学派Keynesean School,需求面经济学派)——因1930年代全球经济大恐慌(Great Depression),引起严重失业问题而兴起此学说。
A. 时间:大约起自1936年至1970年止
B. 创始学者:凯因斯(J.M.Keynes)其重要主张如下:
a) 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后世尊称为“总体经济学之父”
b) 主张政府应增加公共支出,刺激有效需求,解决失业问题
c) 否定赛伊法则─供给创造需求;否定古典经济学派的充份就业,认为失业才是常态
d) 提出流动性偏好说,乘数原理,节俭的矛盾概念。
除了凯因斯之外,此时期重要的经济学者有萨穆逊(P.A.Samuelson),提出复合乘数解释景气循环变动的“乘数─加速原理”。
5. 现代经济学派─因停滞性通货膨胀兴起此学说
A. 时间:大约1970年到现今
B. 此学派分成下列三种支派:
a) 货币学派(Mometarist School,又称芝加哥学派):代表学者是美国的经济学者傅利曼(M.Friedman),其重要主张
1) 提出货币法则(Monetary rule),以“法则取代权衡”
2) 政府的经济政策短期有效,长期则无效
3) 自由经济,政府不过份干涉。
b) 供给面学派(Supply-Sider School,又称为里根经济学):代表学者是美国经济学拉弗尔(A.Laffer),其主张以减税的方式,提供经济诱因,刺激私人投资,促进经济成长,政府的税收不减反增。美国前里根总统执政时,主要施政方针是根据此论点,故又称为里根经济学。
c) 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xpectations School):代表学者是美国经济学者卢卡斯(R.Lucas),其重要主张是认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在民众理性预期下皆无效,例如当国际原油价格高涨至美金一百美元以上时,即使政府为了选举关系,压抑国内的“油价浮动政策”,但是民众仍会预期国内油价及石化相关产品,其价格最终仍会上扬。
匿名回答于2021-09-26 13: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