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礼的起源,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有五种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源于俗。
从理论上说,礼的产生是为了维护“人伦秩序”、避免发生矛盾和冲突的需要。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大自然抗争,不得不以群居的形式相互依存,人类的 群居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在群体生活中,男女有别,老少有异,既是一种天然的人伦秩序,又是一种需要被所有成员共同认定、保证和维护的社会秩序。人类面临着的内部关系必须妥善处理,因此,人们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就是最初的礼。对欲望的追求是人的本能,人们在追寻实 现欲望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和冲突,为了避免这些矛盾和冲突,就需要为 “止欲制乱”而制定礼仪。
从具体仪式上看,礼产生于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都是最早也是最简单的以祭天、敬神为主要内容的“礼”。这些祭祀活动在历史发展中逐步 完善了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正式形成为祭祀礼仪。随着人类对自然与社会各种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入,仅以祭祀天地鬼神祖先为礼,已经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发展的精神需要和调节日益复杂的现实关系。于是,人们将事神致福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从内容和形式扩展到了各种人际交往活动,从最初的祭祀之礼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的 各种各样的礼仪。
匿名回答于2020-03-01 08:58:42
礼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祭祀活动。礼仪是他们为祭祀天地神明、保佑风调雨顺、祈祷祖先显灵、拜求降福免灾而举行的一项敬神拜祖仪式。
礼的发展:
1、尧舜时期制定的礼经过夏、商、周这三个奴隶制社会国家1000余年的总结、推广,日趋完善。周朝前期历经文王、武王、成王三个君主。
重新“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政,而民和睦,颂声兴”。周公在朝廷设置礼官,专门掌管天下礼仪,把古代礼仪制度推向了较为完备的阶段。
2、春秋时期的孔子,把“礼”推向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礼”的需要,可以舍弃一切。
3、到了汉武帝时期,“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确立后,礼作为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精神支拄,其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4、历朝历代都在朝廷设置掌管天下礼仪的官僚机构,如汉代的大鸿胪、尚书礼曹,魏晋时的祠部,北魏又称仪曹,隋唐以后的礼部尚书,清末改为典礼院等
匿名回答于2021-12-07 23:51:34
1、礼仪起源于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人类已经进入了奴隶社会时代,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把宗教礼仪发展成礼制,这个时期的礼仪都是强制性的,而且尊卑分明,礼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2、在这个阶段,中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度。古代的礼制典籍亦多撰修于这一时期,如周代的《周礼》《仪礼》《礼记》就是我国最早的礼仪学专著。在汉以后2000多年的历史中,它们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被称为礼经。
匿名回答于2021-12-12 23: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