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中产生的蜂窝和滴珠,是辨认银锭真伪的重要因素之一。真品银锭蜂窝一般呈圆球状空腔,内壁光洁,口小里大,口部形状不规则,蜂窝内往往会有滴珠发育。赝品银锭的蜂窝则多是圆凿戳成,多为圆锥状空腔,口大里小,无滴珠现象。
此枚元代银铤蜂窝是典型的元代银锭的代表。其次,此枚银锭铭文符合元后期特征,为錾刻而成。文字略显粗拙,但率真自然,有着浓浓的古神韵。
银锭本身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如这枚元代“至顺三年”银质包浆老道,浆质踏实无虚、色正纯真;且分布有大面积不规则、形态十分自然的蜂窝,窝洞大小不一,深浅兼有,正是非常典型的古代银锭之必备的特征,加之其文字手写錾刻,一派自然天成之相,实属银锭收藏的佳品。
匿名回答于2021-12-01 00:00:30
不一定看蜂窝。
关于老银锭的鉴定方法,我认为应掌握以下最基本的几个要素:
一是观色初识法。当我们上手某某年号的任何银锭时,一定要注意细析它外在成色。一般情况下古银锭的成色都应在95%以上,这是鉴别真银锭的基本含银量数据。
二是观锈法。老银锭的外观因历经岁月的阴阳会出现和存在一定厚度的银锈,这种银锈是银锭表面因长年受热冷阴阳等环节变化所导致的自然氧化特征。它的自然形成与人为作伪有着明显的区别特别,应细心析研为重。
三是信息观察法。古银锭通常都有铭文,并且还应记有年号,行入,库秤,验银库,监铸官局等信息。
四是观光泽法。从外观看老银锭表皮除有一定的银锈外,另还应有珠光丽亮之泽。浑身带有“珠光宝色”的韵味,光亮自然润泽。五是嗅味法。老银锭历年来因受各种环境的影响,它的表面略带老金属味。
匿名回答于2021-09-14 19:20:45
1.
银锭成色 常见的老银锭纯度在96%以上,个别有的在90%左右。纯度的银锭会温柔雪白,如纯度低会产生发青,发黑,发黄迹象。老银锭因为成色好,所以包浆自然温润,蜂窝孔金光闪闪,散发出珠光宝气。 真品欣赏,明显珠光宝气,造型有气魄,钢戳有力,包浆自然。 低级仿品,无论是造型,银质,包浆都不对。
2.
铭文 银锭的铭文其实就是一张合格身份证,它包含了铸造的时间、铸造地点、银锭用途、纯度含量、工匠姓名、监造官员等等,也就是签字画押确认,证明经手出来的银锭是真货。铭文是在银锭未融化之前,用阴刻钢印用力敲打上去一次成型,带铭文的银锭神韵就在于其铭文书法,带有丰富的铭文,往往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很高,因此切记铭文是辨伪重要之一。 真品欣赏,钢戳敲击有力,字体挺拔,笔锋明显。 仿品,字迹变形无力,包浆明显作假,银质发黑发软,纯度不高。
匿名回答于2021-12-06 03: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