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张良跟刘邦都用了哪些计策?

张良主要有十大计策献给刘邦

一是【计收宛城】

公元前二百零七年,刘邦攻占颍川,和韩王、张良会合,刘邦让韩王留守颍川,叫张良随军南下。到了宛城附近,南阳郡守退入宛城固守。刘邦非常着急,想绕过宛城,继续西进。张良说:宛城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如绕过宛城,前面都是险要地带,有强兵防守,如果后面的追兵再追上来,后果不堪设想,当务之急必须现收宛城。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连夜带兵走小路回返,将宛城团团围住。他又采取攻心战术,招抚南阳郡守,赦免全城吏民,轻易地收回宛城。南阳郡其它城池见太守已经投降,都纷纷效法,望风而降。刘邦兵威大振,解除了西进的后顾之忧。

二是【占领峣关】

刘邦率领大军从宛城出发,来到峣关,峣关是秦都咸阳的咽喉要塞,易守难攻,正当刘邦一筹莫展的时候,张良说:守峣关的将军是个屠夫的儿子,这种势利小人,用金银财帛很容易收买,他建议派郦食其带着财宝去做说客,秦的守将果然献关投降,并提出要和刘邦一起进攻咸阳,被张良阻止。刘邦依计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败溃。秦王子婴穿麻衣,牵白羊,献上玉玺符节,向刘邦投降。

三是【约法三章】

刘邦大军进入咸阳,刘邦想留居宫中,安享富贵,被樊哙斥为想做富家翁。张良规劝刘邦说:秦王无道,被天下人推翻,大王想安享富贵,这是助纣为虐。常言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大王听从樊哙的话。刘邦立即命令封存宫保、府库、财物,还军灞上。当地百姓夹道给部队送上粮食酒肉,刘邦传话,部队粮食充足,就不劳烦百姓了。张良和萧何又建议刘邦,提出“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的约法三章,使秦地百姓大为欢迎,唯恐刘邦不做王。

四是【智斗鸿门】

当初,楚王和诸侯约定,谁先进入咸阳,就立谁为王。刘邦进入咸阳,使项羽很恼火,刘邦的左司马赵无伤又对项羽说,刘邦要做王。项羽立即进行准备,要袭击刘邦。项羽的叔叔项伯和张良关系很好,赶快来找张良,劝他赶快离开。张良说,我不打个招呼就这么走了不好,他立即来见刘邦把事情说了,并要刘邦马上见项伯。刘邦称项伯兄长,向他做了解释,要他和项羽好好说一说。项伯回到大营和项羽说了许多刘邦的好话,使项羽的火气消了大半。第二天,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前去赴宴。范增告诉项羽,必须利用宴会杀掉刘邦。见了面,刘邦说:我把宫殿府库封了,专等大王的到来。项羽随口说,那是赵无伤说的。范增几次递眼色让项羽动手,项羽装作没看见。范增只好来到营帐外安排项庄表演舞剑,趁机杀掉刘邦。项庄

匿名回答于2019-05-31 03:16:25


常说的有十大计策一是【计收宛城】 公元前二百零七年,刘邦攻占颍川,和韩王、张良会合,刘邦让韩王留守颍川,叫张良随军南下。
到了宛城附近,南阳郡守退入宛城固守。
刘邦非常着急,想绕过宛城,继续西进。
张良说:
宛城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如绕过宛城,前面都是险要地带,有强兵防守,如果后面的追兵再追上来,后果不堪设想,当务之急必须现收宛城。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连夜带兵走小路回返,将宛城团团围住。
他又采取攻心战术,招抚南阳郡守,赦免全城吏民,轻易地收回宛城。
南阳郡其它城池见太守已经投降,都纷纷效法,望风而降。
刘邦兵威大振,解除了西进的后顾之忧。
二是【占领峣关】 刘邦率领大军从宛城出发,来到峣关,峣关是秦都咸阳的咽喉要塞,易守难攻,正当刘邦一筹莫展的时候,张良说:
守峣关的将军是个屠夫的儿子,这种势利小人,用金银财帛很容易收买,他建议派郦食其带着财宝去做说客,秦的守将果然献关投降,并提出要和刘邦一起进攻咸阳,被张良阻止。
刘邦依计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败溃。
秦王子婴穿麻衣,牵白羊,献上玉玺符节,向刘邦投降。
三是【约法三章】 刘邦大军进入咸阳,刘邦想留居宫中,安享富贵,被樊哙斥为想做富家翁。
张良规劝刘邦说:
秦王无道,被天下人推翻,大王想安享富贵,这是助纣为虐。
常言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大王听从樊哙的话。
刘邦立即命令封存宫保、府库、财物,还军灞上。
当地百姓夹道给部队送上粮食酒肉,刘邦传话,部队粮食充足,就不劳烦百姓了。
张良和萧何又建议刘邦,提出“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的约法三章,使秦地百姓大为欢迎,唯恐刘邦不做王。
四是【智斗鸿门】 当初,楚王和诸侯约定,谁先进入咸阳,就立谁为王。
刘邦进入咸阳,使项羽很恼火,刘邦的左司马赵无伤又对项羽说,刘邦要做王。
项羽立即进行准备,要袭击刘邦。
项羽的叔叔项伯和张良关系很好,赶快来找张良,劝他赶快离开。
张良说,我不打个招呼就这么走了不好,他立即来见刘邦把事情说了,并要刘邦马上见项伯。
刘邦称项伯兄长,向他做了解释,要他和项羽好好说一说。
项伯回到大营和项羽说了许多刘邦的好话,使项羽的火气消了大半。
第二天,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前去赴宴。
范增告诉项羽,必须利用宴会杀掉刘邦。
见了面,刘邦说:
我把宫殿府库封了,专等大王的到来。
项羽随口说,那是赵无伤说的。
范增几次递眼色让项羽动手,项羽装作没看见。
范增只好来到营帐外安排项庄表演舞剑,趁机杀掉刘邦。
项庄舞剑,几次逼近刘邦,张良见事态危急,赶紧叫来樊哙,樊哙怒目圆睁,呵斥项羽不仁不义。
项羽马上称樊哙壮士,要他坐下。
张良称刘邦要去接手,要刘邦赶紧离开,自己留下来应付残局。
气的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以成事,将来争天下的必是刘邦,我们这些人都要成为他的俘虏了。
五是【明烧栈道】 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大封诸侯,把刘邦封在蜀地,又封了三员秦将在秦地为王,意图阻止刘邦出蜀。
张良找项伯做工作,又把汉中之地加封给刘邦。
这年正月,刘邦带兵入蜀,这时张良说,请汉王烧掉栈道,给项羽表示,我们无东顾之意,既消除他的疑虑,又防备他人的袭击。
这样,我们就可以趁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
同年八月,刘邦又采纳韩信的计策,暗渡陈仓,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
和项羽逐鹿天下的态势已经形成。
六是【下邑奇谋】 刘邦东出,同项羽进行了激烈的厮杀,但是战事胶着,败多胜少。
这时张良献计说:
汉如击败楚,必须联合九江王英布、壮士彭越,再把大事委托给韩信,让他独挡一面,那么楚可破也。
因为英布和项羽历来不和,而项羽封王时没封彭越,这两个人可以利用。
这就是著名的“下邑奇谋”,刘邦依计而行,迅速改变了战争局面,使刘邦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最后打败项羽,依靠的正是这三支军事力量。
七是【阻止分封】 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久战不决,粮草告罄,危机越来越大,刘邦就问众臣有何办法。
谋士郦食其献计要刘邦封六国之后,六国君臣必感激汉王,汉王就可面南称霸,楚人也不得不敛衽来朝。
刘邦听了大为高兴,立马令人刻制印玺,派郦食其巡行各地分封。
张良外出回来,听了大吃一惊,他对刘邦说:
如此做法,大王的事就坏了。
刘邦忙问为什么。
张良答道:
一是商汤伐桀武王伐纣都是对其后人有充分的把握,而你对项羽及族人有把握吗;
二是商汤武王进封箕子比干是为了激励臣下,而如今你有激励的人吗;
三是商汤武王拿旧时王朝的财富奖掖后人,你如今缺粮缺物,哪个诸侯会为你筹集物资呢。
张良一连说了七条,字字珠玑。
刘邦赶忙说,不叫你及时赶回,我就被那小子骗了,赶快进行更改。
八是【兵临垓下】 刘邦同项羽争夺天下,打得太艰苦,使得刘邦几乎丧失信心。
无奈之下,他不惜采用郦食其的进言,到各处分封逐王,幸得张良阻止。
张良曾对汉王说,今日天下不是你得就是他取,古人说,穷徒勿追。
但眼下只有彻底消灭项羽才能逐鹿中原、夺取天下。
希望大王不要犹豫。
刘邦听了,命令将领,将项羽层层围困在垓下,导致了一场“霸王别姬”的悲剧。
九是【请封雍齿】 汉王刚得天下,一切都没走上正轨。
刘邦看见军士们三五成群,窃窃私语,他感到奇怪,就问张良,他们在说些什么。
张良说,他们在商量造反的事情,刘邦大吃一惊,忙问为什么。
张良说,主公用人都是亲朋亲信,这些人感到前途未卜,心里不安,都在打今后的主意。
刘邦说有什么办法没有,张良说主公最恨的人,众人也知道您恨的人是谁。
刘邦说,我最恨雍齿,他曾经几次羞辱我,我想杀掉他,又因为他功劳较多,没忍心去做。
张良说主公赶紧加封雍齿,做给群臣看,大家一看雍齿都加封了,心里也就安定下来了。
刘邦立即摆酒,加封雍齿为十方侯。
同时催促丞相和御史抓紧把各个功臣如何加封的事情早日定下来。
群臣在酒席上都很高兴,纷纷说,连雍齿都能封侯,大汉建立,像我们这样的更没有问题了。
局面很快也就稳定下来。
张良用封一人安众人的办法,使我们感到,他无愧于一代“谋圣”。
十是【请都关中】 大汉立国后,把首都立在哪,刘敬建议高祖把首都定在关中。
刘邦犹豫不决。
左右大臣建议把都城定在洛阳,认为洛阳东有成皋,西有肴黾,背河向洛,其坚固足以依靠。
张良说:
洛阳虽然有这样坚固的地势,但地方太小了,周围才数百里,土地又比较贫瘠,四面受敌,不是个可以用武的国都。
而关中左面是崤函,右面是陇蜀,肥沃的土地广阔千里,南面有富饶的巴蜀,北面有诸胡放牧的土地,可以堵住三面固守,只放开东面控制治理诸侯,诸侯安定,河、渭的漕运联通天下各地,从西面供给京师所用的物资;
诸侯如果有变,可以顺流而下,足以征伐。
这正是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刘敬说的是对的。
刘邦听了,当天起驾,把都城定在了关中。

匿名回答于2019-05-31 05:55:31


张良作为刘邦最得力的谋臣,一生为大汉政权的建立,出谋划策,做了数不清的贡献,被后世记录至今的就有十多件之多,人们常说的“十大计策”分别是这些:


一,轻取南阳,清除后患。二,智取峣关,进入咸阳。

三,退出秦宫,还军灞上。四,利用项伯,化险为夷。

五,下邑画策,重用人才。六,阻封六国,集中力量。

七,劝解刘邦,分封齐王。八,废除和约,穷追项羽。

九,固陵建议,合兵垓下。十,建都关中,万世基业。


可以说,张良的这奇功,从而成就了大汉王朝四百多年的基业。

还有人说,张良给刘邦“三计定天下”,而这三计便是十计之中的重点:

1、顺从项羽——忍一时之气

按理说,刘邦入咸阳之后,本应为“关中王”,尤其是当他在咸阳宫中见到美姬如云的时候,就更想成为关中之王。但这时候,张良却劝止刘邦,主动放弃做关中王,并让他还军霸上,入鸿门宴等,故意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从而放长线钓大鱼。

2、订立楚汉和约——成大事不拘小节

刘邦与项羽曾经以鸿沟为界,订立“楚汉和约”。但当项羽带令军队回到彭城的时候,刘邦也欲回军到关中歇息,这时候张良就说了:“现在你怎么能够回军呢?要知道现在正是楚军疲惫不堪的时候,这时应攻其不备,便可一战定天下;但如果放虎归山,以后想制服他就难上加难了。其实,楚汉盟约本来就是误导项羽的,因此成大者应不拘小节。”于是,刘邦便继教攻击项羽,最后终于灭楚,成就大汉天下。

3、欲定天下,先安人心

初定天下的时候,由于有许多将领都是原楚军投降过来的,因此刘邦这时虽然贵为皇帝,但手中的政权并不稳当。不断有一些将领在一起商量谋犯,刘邦得知后,很是不安,便问张良怎么办。张良说:“陛下最痛恨的人是谁?”刘邦说:“雍齿。”张良说:“请陛下封马上分封自己的政权并不稳当。现在刚取得天下,还没有封有功之人,这些将领是叛投过来的,您迟迟不表态,他们会以为要清除他们呢。如果皇上连最讨厌的人都封赏了,那他们的心也可以安定了。”果然,封了雍齿等人之后,再也没有人商议造反之事了。于是刘邦的朝堂局势,便渐渐稳定下来了。

匿名回答于2019-05-31 07:35:14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