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中原音韵名词解释?

中原音韵(语言)名词解释:

韵书。二卷。元代周德清撰。初稿成于泰定元年(1324年),定稿并刊于元统元年(1333年)。主要据元代北曲名家所用韵字辑成。此书在语音依据和编排体例上,都作了符合当时语音的变革。分十九韵。不以四声分别韵部,而将各韵之字按声调排列,并以首二字为韵目字。

韵部次第为:(1)东钟,(2)江阳,(3)文思,(4)齐微,(5)鱼模,(6)皆来,(7)真文,(8)寒山,(9)桓欢,(10)先天,(11)萧豪,(12)歌戈,(13)家麻,(14)车遮,(15)庚青,(16)尤侯,(17)侵寻,(18)监咸,(19)廉纤。除仍有闭口韵,基本与现代北方话相符。其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入声字分别派入阳平、上声、去声三声中。未标声类,但据考亦接近现代北方话。

此书是第一部直接依据当时实际语言编成的韵书,又是北方音系韵书的开创之作,其审音原则和编排体例,都对韵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反映的音系,亦为研究近、现代北方话语音演变的重要资料。此书原为元曲用韵之书,故历来与曲律、曲谱合刊。

较好的版本有《啸余谱》、铁琴铜剑楼本和讷庵本。中华书局1964年出版附校勘记的单行本。

匿名回答于2021-09-27 02:59:03


《中原音韵》名词解释:主要是一部研究当时汉语音韵的著作,在中国语音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它同时兼有曲韵、曲论、曲谱、曲选四种作用,也是古代曲学的开山之作,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北曲创作主张。在《中原音韵》里,周德清从文字的音韵和造语符合曲律声腔的角度,阐述了写作北曲曲词的一般要求和创作方法。

这不仅对当时的元杂剧创作具有指导意义,对后世的曲学理论和戏曲创作也有深远的影响

匿名回答于2021-09-27 03:12:48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