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指的是五种丧服。在中国古代社会,以丧服来表示亲属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尊卑关系。五服具体指的是斩衰(同,音崔,指丧服)、齐衰、大功(功同工,指做工,大功即做工粗)、小功(做工细)、缌麻。
斩衰是用很粗的生麻布做成,不缝边,像斧斩一样,故名斩衰。
穿这种丧服服丧三年,用于臣、子、妻、妾为君、父、夫服丧。
齐衰则是缝边的生麻布做成。大功和小功则是用熟麻布作成,只是做工不同。缌麻是细的熟麻布做成。服丧时间依次减少,有一年、九月、五月、三月。
从自己开始上数五代到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下数五代到子、孙、曾孙、玄孙,同时还有上述亲属的旁亲,都是有服亲,叫内亲。
母亲一系叫外亲,服制只有一世,仅包括外祖父母、舅父、姨母、舅表和姨表兄弟。其他人则是无服亲。
同时,期亲指父系亲属,大功亲指祖父系亲属,小功亲指曾祖父系亲属,缌麻亲指高祖父系亲属,母系亲属均列入缌麻亲中。凡是上面举到的,有(五种)服亲关系的亲眷之间,就叫做“未出五服”,没有这种服亲关系的但有更远的血缘关系,叫做“出了五服”。
匿名回答于2021-03-27 07:11:12
大功,亦称“大红”,丧服五服之一,服期九月。中国古代五服中次于斩衰、齐衰的第三等丧服。
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
五服之外,古代还有一种更轻的服丧方式,叫“袒免”。在史籍中记载:朋友之间,如果亲自前去奔丧,在灵堂或殡葬时也要披麻;如果在他乡,那么“袒免”就可以了。袒,是袒露左肩;免,指不戴冠,用布带缚髻。
农村所说的“五服”,指的是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九代以外的本家族的人是“出五服”的人,关系较远。今人以为,这一说,最正确。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流行这一说法。
匿名回答于2021-10-23 23: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