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人口的增长,人口数量的提升需要更多的粮食产量以供应生存,如果没有大规模的人口增长,也就没必要大面积的开垦荒地以追求更高的粮食产量,因此我们推测,人口数量的增长迫使人们对粮食产量有了更高的需求,而大量的土地的开垦为人口数量的增长提供了可能,二者相辅相成。
在以农业为根本的自然经济时代,土地是最有价值的生产资料,人的吃穿住行都需要依赖土地。就当时而言,未开发的土地大规模存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面积需要不断扩大,才能满足对粮食的需求,因此人们努力开垦荒地以寻求更为充足的生产资料。
另外土地的开垦与当时的继承制度也有很大的关系,在实行长子继承制或幼子继承制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儿子能继承家里原有的土地,而其他儿子则没有财产可以继承,只能另辟天地,通过寻找新的土地开垦维持生计。而在国家层面则大力推行封臣制,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臣子,而土地毕竟有限,因此只能选择开垦荒地以满足不断的需求。
在12世纪之时,农奴制开始走向解体,农奴脱离封建主义,走向自由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前往别的领地开垦新的土地,二是前往城市谋生。在当时,法兰西的一大半土地以及德意志的三分之二土地,英格兰的五分之四土地在当时都没有开垦,而人们却迫切地希望得到更多的土地,以获得安全感。
因为土地是当时最有价值的资产,并且,不仅要求更多的土地,更要求自由的土地,进一步改善人与土地的关系,获得经济的自主发展,因此,无数农民为了自由与财富,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垦殖运动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真正的自由与大量财富,彻底改变了农奴的身份,获得新的社会地位,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与此同时,英国的国家政策发生重要变化,对于土地开垦由紧到松,在安格鲁到萨克逊时期,森林的所属权属于领主及其臣民。而在威廉征服英格兰之后,便颁布了《森林法》保护野生动物和森林免受砍伐,供应王室狩猎娱乐所用,在亨利二世统治时期,皇家的森林面积达到了最大范围。
而到了十一世纪之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开垦局势已经势不可挡,不少农民冒着极大的危险私自开垦土地,并在国王领地创建新居,《森林法》的执行已没有那么严格。而连年的征战,国王对外战争所需要大量军费,因此国王放松了对森林的管辖,开始打起了土地的主意,主动售卖森林的开垦权。亨利三世时期,颁布《森林宪章》,其中已经放松了砍伐森林的惩罚,各阶层通过与王室购买土地的开垦权获得大量财富,而农民团体是最强烈的购买者。
当时的垦殖运动可以分为内外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西欧内部,对于那些尚未开垦的土地进行垦殖,对大规模的森林,沼泽,草地,荒地开垦,进行庄稼种植;对外则是向周边发展,对斯拉夫地区以及阿拉伯地区都有过开辟,而这种开垦则进一步发展为西欧封建势力的扩张。
匿名回答于2021-02-10 06:06:05
西欧土壤的质地一般都较粘接,以往使用的轻犁只能翻耕地层表面,效果不佳。10世纪前后,重犁开始出现。这种犁一般需用较多的畜力牵引,可翻耕较深的土壤,同时这种犁装备犁板,能在翻耕田地的同时开出畦沟,从而解决了春季潮湿土地排水的问题。耕作制度和重犁的出现及普及,势必推动西欧农业的发展。
根本原因:人口的迅速增长,耕地面积难以扩张,新型耕种技术的普及。
匿名回答于2021-12-30 04: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