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 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用两个汉字注出一个汉字的读音。是一种传统的注音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第一个字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声母;第二个字为反切下字,表示韵母和读音。 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在切音字运动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系: ① 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提出的“中国切音新字”,1901年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等都属于假名系。 ② 速记系:采用速记符号作为拼音符号。1896年到1897年两年间出版的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速记系。 ③ 拉丁系: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1906 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 年黄虚白的《拉丁文臆解》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拉丁系。 1913年2月,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会议开了三个多月。在这次会议上,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确定了“标准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这套字母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选自古代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对双拼的反切法进行了改进,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这套注音字母后来减为37个(声母12个,韵母13个,介母3个,比双拼切音字的方案中的字母几乎减少了一半。 注音字母通过之后,搁置了五年,才于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1920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国语传习所”和“暑期国语讲习所”,推广注音字母,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1930年,上层官员中有人觉得“注音字母”的名称不好,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叶籁士在发言中说:“从1952年到1954年这个期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要进行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经过了三年的摸索,曾经拟定几种草案,都放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汉字笔画式)里头”。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
匿名回答于2019-03-18 23:44:04
4个:zh,ch,sh,r。 翘舌音:由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 发音部位和方法 zh 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软膊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舌尖的阻碍冲开一道窄缝,并从中挤出,摩擦成声。
例如: 单音节:赵 郑 知 中 朱 专 庄 周 重 抓 追 摘。 双音节:庄重 主张 支柱 转折 指针 战争 政治 挣扎 郑重 状纸 招致制止 招展 掌上明珠 招兵买马 振振有词 争先恐后 珠圆玉润 郑重其事 知法犯法 知己知彼 知无不言 咫尺天涯 至高无上 至理名言 c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的情况和zh相比,只是气流较强,其余都相同。例如: 单音节:产 吵 车 陈 程 冲 除 船 吹 春 查 揣 床 抽 双音节:超产 长城 船厂 穿插 车床 出产 长处 乘车 拆穿 沉重 初春铲除 多音节:触类旁通 长篇大论畅所欲言 陈词滥调 沉默寡言 成败利钝 成人之美 成竹在胸 承上启下吃苦耐劳 赤胆忠心 叱咤风云 冲出虎口 愁眉不展 sh 舌尖后、清、擦音。
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舌尖和硬腭前部形成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例如: 单音节:沙 蛇 筛 省 双 书 生 上 顺 山 水 晌 赏 诗 双音节:山水 双手 闪烁 神圣 沙石 绅士 手术 赏识 审视 少数 设施烧水 上山 闪失 首饰 多音节:深入人心 神采奕奕 身价百倍 实事求是 史无前例 始终不解 始终如一 世外桃源 事半功倍 事在人为 适得其反 势如破竹 r 舌尖后、浊、擦音。
发音的情况和sh相近,只是摩擦比Sh弱,同时声带颤动,气流带音。
例如: 单音节:日 入 如 忍 软 荣 让 然 若 柔 辱 弱 儒 双音节:仍然 柔韧 容忍 荣辱 如若 软弱 忍让 多音节:入情入理 若无其事 若有所思 如愿以偿 如箭在弦 如闻其声 仁至义尽 人云亦云 人死留名 燃眉之急 人定胜天 日落西山 如梦初醒 人心所向 如鱼得水。
匿名回答于2019-03-18 23: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