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春秋时期男子和女子都自称为什么?

当时平辈间不论男女,对话时第二人称代词敬体都可以用“君”,相当于现在的“您”。另外还有一个“子”,但我不知道女性能不能对男性用,因为好像带了亲昵色彩。当时的人称代词都带谦敬色彩。

  第一人称 余/予 是谦辞,男女都用;朕 很少用,对话中称自己为朕对别人是很失礼的;我 吾 则是一般语气,熟悉的人间常用。另外女性用谦辞的 妾 ,应该只是已婚女性面对自己丈夫时的自称。寡人是君主用谦辞。汉代的 仆 是男性用谦辞。

  第二人称 除了 君 、子 ,还有汝、尔 之类。汝语气一般;尔不太尊重对方。

  当时有没有专门的第三人称现在还有争议,那些词也没什么谦敬色彩。

  面对面时,我记得学生称呼老师可以为 夫子,战国时国君则称那些进言的辩士说客为 先生,中太后自称老妇而触龙自称老奴。总之当时的称呼与后世有很大不同,没有后世xx君、xx兄、xx先生的说法。但称自己的时候经常用自己的名,称他人时直接用姓名或用xx子 xx甫/父,也有用身份相称呼的。父、母、兄、弟几个字口语中直接使用,没有哥哥、弟弟那样的叠词,因为那时候音节足够长。

  关于先秦称呼的材料不太好找,古文记对话往往只记主要部分,少有全程的,有关女性的就更少了。《诗经》里头有许多情歌,男女称呼应该不少。

  以上全凭记忆,考证基本没有,老实说是不负责的回答,错误疏漏肯定不少,权当个参考吧。提问者评价恩恩~谢谢你的解答,还有后面的补充^ ^

匿名回答于2019-12-29 23:38:38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