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寒冷期.《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长江、汉水冻结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寒冷。 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600年,即东汉南北朝寒冷期,这个寒冷期以公元4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资治通鉴》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几千人的大部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 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即两宋时期,此间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1110年、1178年福州荔枝两度全部冻死.。 第四个寒冷期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即明清严寒期.此间,1329年太湖结冰厚达数尺,橘尽冻死.1493年,淮河流域降大雪,从当年九月降至次年二月方止.洞庭湖变成“冰陆”,车马通行。 五千年来,我国气候四个温暖期与四个寒冷期交替变迁,其时间上的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寒暖期交替,是自然现象和规律。
匿名回答于2019-06-22 18:07:24
关于“历史上有哪些时间是处于寒冷期”这个问题,的确有些难道。
按照现有资料,我国第一个寒冷期,是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这段时间内,也就是历史界公认的“西周寒冷期”。
据《竹年纪年》记载,春秋战国的周孝王时期,长江、汉水冻冰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气候确实比现在的气候寒冷的多。
第二个寒冷期,大约是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600之间,也就是史学界所说的“东汉、南北朝寒冷期”。据史料记载,这第二个寒冷期,是在公元四世纪前半期达到极寒顶点,也就是最冷的时期。
据《资治通鉴》记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地区,从昌黎到营口这一段地带,连续三年,不分春夏秋冬,四季所有时间都是结冰期。冰面上可往来车辆和几千人的大部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冬季大约低2到4度。
第三个寒冷期,是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也就是南宋、北宋时期。在此期间,公元1111年,太湖水全部结冰,冰面上可以通车。公元1110年1178年,福建省福州市的所有荔枝树,曾经两度全部冻死。
第四个寒冷期,是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也就是史学界所称的“明清严寒期”。在这个期间内,其中,公元1329年,太湖水凝结的冰凌,竟然厚达好几尺。太湖地区所有橘子树全部被严寒冻死。公元1493年,淮河流域天降的一场大雪,竟然从当年的九月份,一直下到第二年的二月份才慢慢停了下来。洞庭湖水面整个变成了“冰陆”,车马畅通无阻,任由踩踏,犹如陆地。
另外,我国历史上,除了这四个寒冷期之外,还有四个温暖期。据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在《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论述,第一个温暖期是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即仰韶文化时期到殷商时期这一段。第二个温暖期,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也就是从东周到秦汉时期。第三个温暖期,是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也就是隋唐时期。期间公元650年、678年、689年这三年的冬季,长安城内,既没有下雪,也没有结冰。第四个温暖期,是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即宋末、元代温暖期。1225年,道士丘处机在北京长安宫作《春游》:“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可见当时的气温有多高。
至于说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极寒、极暖气温差异,这是由许多因素构成和决定的。
首先,是时间差异性。因为气候包括气温和干湿状况两大基本构成要素。宇宙自有其自身运行规律,我们的地球也同样如此。地球在其自转和公转运动中,既有其规律性,也会有许多不规律性。加上内部地震变迁、海水潮涨落作用,还有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气温、环境的差异和改变。
其次,是空间差异性。太阳辐射、下垫面、大气环流及人类活动。这四大影响因子相互作用,决定了气候的不断变化。加上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辽阔广大的面积、复杂的地理地形,也支配着气候的环流因素,决定了我国气候的变化。
另外,地球上气候的波动,和太阳辐射的强弱也有关,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轮回,寒、湿、热三个地带的差别,都是由于太阳辐射强弱不同造成的。我国领土面积广大,北起黑龙江,南到曾母暗沙,南北跨越49个纬度,包括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寒带六个热量带,其中又以温带、暖温带、亚热带面积最大,决定了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和气候变迁的空间差异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从海陆位置上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由于地表热量状况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温压场,从而产生明显的季风环流。从地形上看,海拔的不同,也造就了气温的较大差异。东南沿海地带几乎和海平面相差无几,西北地区则有数千米。比如海拔高度四五千米的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既得不到太平洋的湿润气候,又被喜马拉雅山切断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通道,指使我国西北地区变成沙漠性的干旱气候。加上西伯利亚冷气流向南入侵,形成强大的寒潮,影响了西北部大半个地区,加大了我国各地的空间差异性。
从南北山系看,比如秦岭、淮河一线,又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因此,在我国,气候由东向西,依次渐冷,森林、草原、荒沙、沙漠依次出现。从而形成了东西南北气候的迥然不同。最大的特点是,形成了中国东南和中国西北气候的自然分异。这种气候变迁的空间差异性和时间差异性交错运行,对每一个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时空的差异,气温的极寒、极暖,不仅影响着人民的生产、生活,同时也间接地影响了我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方面。
匿名回答于2019-06-23 19: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