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级别比较高的人物,到访用13升礼炮
匿名回答于2021-04-02 19:55:53
二门内的“孔府大堂”前有明世宗所赐“恩赐重光”的重光门,据说是明弘治十六年所建,是孔府的仪门。过去只有皇帝大典、重大祭祀时,在13响礼炮中才能启开此门,并且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从该门走。
礼炮可能不源于中国。
据说礼炮是由战炮或舰炮演变来的,早先打仗,双方讲和了或谈判,一方到一方去,迎接的一方向空开炮,以示排空炮膛,(古代装一膛火炮弹药很费事),表示停止或暂停敌对行为,礼炮就从表示这样的意义变化来的
匿名回答于2021-05-28 17:57:27
进孔府的中路是孔府的主体建筑,前半部为官衙,后半部为内宅。 重光门 进入孔府二门,迎面有一座周围不接垣墙的门楼,门上匾额“恩赐重光”,为明皇帝朱厚熜所颁,因此叫“重光门”。当年,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或进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在十三响礼炮声中将此门打开,所以又称“仪门”或“塞门”。
此门两侧的廊房,是孔府的管理机构仿照封建王朝六部而设的六厅,即:管勾厅、百 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各厅长官,由正七品或正六品担任。
匿名回答于2021-05-27 21:19:14
礼炮,是举行隆重典礼或欢迎贵宾表示敬礼时所放的炮。鸣放礼炮传达的是一种敬意。
鸣礼炮起源于英国。据说四百多年前英国海军用的是火炮,当舰船进入另一国港口之前,或在公海与外国舰船相遇时,便自动放空炮,以示无敌意;对方也相应以鸣炮回敬。久而久之,鸣炮便成了国际通例,成为盛大庆典和隆重的迎宾仪式上经常应用的一种礼节和礼遇。十三响礼炮是与全民同乐的意思。
匿名回答于2021-05-31 18: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