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估计是判断,也就是关于会计的推断、估量、预测。和其他所有事物的估计没有本质区别,但又因为其涉及的是会计事项,所以又必须严谨,换句话说就是要有具体的证据和客观的数据做支撑,否则就不是会计估计,而仅仅是估计。如固定资产的残值、使用年限等等都必须有完整的证据和翔实的数据作为原始凭证,才能形成会计估计,而不是“我们一般都选择5%作为固定资产的残值率”。
2.会计估计的依据是最近的信息。这就反映出了会计估计的严谨性,也符合会计信息对质量的一贯性要求。即,会计估计的做出不是轻易和草率的,但这仅仅是开始。在后续的计量当中,会计依然需要对这个原本就已经很严谨的假设做出跟踪的考核,以确保其原有的严谨性。如:固定资产的残值、使用年限,都已在以前年度做出了合理的、严谨的假设――会计估计,但在本会计年度:由于技术的进步、工作的强度、环境的腐蚀等等条件,需要对会计估计做出调整,以适应更新情况的要求。
3.会计估计是对可靠性的补充,而非削弱。回到满桌子的数据和天天的算来算去,这些都需要可靠性来作为基础,一旦数据的可靠性失去了保障,那前面的工作将毫无意义。那作为判断的会计估计不就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了吗?乍听起来,似乎是这样,仔细一听,其实不是这样。因为任何事情都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会计工作当然也不例外。而为了反映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工作一刻也不能停歇,但实务中又会遇到需要估计的事项,那怎么办?所以就产生了会计估计这一方法,在维持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又不失数据的可靠性,用最近的信息和最翔实的证据来产生最可靠的会计估计,最关键是要时时关注这些,一旦发现有失偏颇,则必须进行更正,这就是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看到了吧?要定期进行调整,所以说会计估计虽然也属于估计,但却是严谨的,因为不但生成之初严谨,而且后续计量依然严谨,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周而复始地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估计是开始,会计估计变更是后续,更是对会计估计的调整与更新,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在这其中应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如果前期会计估计错误,本期做出调整,其实质为差错更正,而非会计估计变更。如:固定资产的残值率预期为5%,但计账时错误的处理为5‰,这时需要进行的是前期差错更正,而非会计估计变更。其两者的差别也一目了然:一个是可靠的估计,一个是明显的错误,所以更正的方法自然也不一样,要分而处之。
所以,大家可以估计,但对会计做出估计的时候还是要严谨一些,因为我们的桌子上,不仅有凭证还有税法条例、脸上虽然严肃,但也很幽默、虽然很少说话,但也很讲道理。
匿名回答于2021-03-07 03: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