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谇"为"谇"的繁体字,读作suì谇suì(1)谇(2)(形声。从言,卒声。本义:责骂)(3)同本义 谇,让也。
――《说文》立而谇语。
――《汉书·贾谊传》察士无凌谇之事。
――《庄子·徐无鬼》
(4)又如:谇语(骂人话);谇辱(辱骂);谇骂(责骂)(5)劝告;谏诤謇朝谇而夕替。
――《离骚》
(6)责问;用责备的口气问 立而谇语。
――《汉书·贾谊传》察士无凌谇之事。
――《庄子·徐无鬼》
(7)又如:谇候(讯问);谇诟(责难辱骂)谇(谇)suì ㄙㄨㄟˋ(1)责骂:~语(埋怨,责备)。
(2)问,告。
(3)谏劝。郑码:SSOE,U:8C07,GBK:DAC7笔画数:10,部首:讠,笔顺编号:4541343412
匿名回答于2019-05-05 02:10:10
你好。
[谇] suì 1. 责骂:谇语(埋怨,责备)。
2. 问,告。
3. 谏劝。
匿名回答于2020-02-23 15:32:36
言字旁右边一个卒字,是汉字“谇”,读作suì。
谇,繁体写作誶,拼音suì,注音ㄙㄨㄟˋ,左右结构,部首讠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0画。本义指责骂。
【康熙字典】解释:《唐韻》《集韻》《韻會》雖遂切,音祟。《說文》讓也。《玉篇》罵也。《增韻》誚也,詬也。《吳語》吳王還自伐齊,誶申胥。《唐書·叔達傳》忿誶不恭。又《廣雅》諫也,問也。《莊子·徐無鬼》察士無凌誶之事,則不樂。《註》詬誶也。《陸德明·音義》問也。音崇。
匿名回答于2021-10-15 11:02:03
一、言字旁右边一个卒字是个“誶”字。
誶的读音是suì
部首:言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15
笔顺:丶一一一丨フ一丶一ノ丶ノ丶一丨
二、誶的基本释义:
1.责骂、斥责。
《聊斋志异·卷七·细柳》:「一日,生赴邻村饮酒,适有追逋赋者,打门而谇。」
2.诘问。
《庄子·山木》:「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3.告知。
《汉书·卷一○○·叙传上》:「既谇尔以吉象兮,又申之以炯戒。」
《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慎灶显于言天兮,占水火而妄谇。」
4.进谏、规劝。
《楚辞·屈原·离骚》:「余虽好修姱以鞿覊兮,謇朝谇而夕替。」
匿名回答于2021-12-14 12:34:22
“谇”,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suì,最早见于楚系简帛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在日常使用中,“谇”也常做动词,表示劝告,谏。
笔画顺序:点、横折提、点、横、撇、点 、撇、点、横、竖。
说文解字注:让也。释诂、毛传皆云。谇、告也。许云。让也。
释诂、毛传泛言之。许专言之也。从言。卒声。虽遂切。十五部。国语曰。谇申胥。
谇、告让也。今国语、毛诗、尔雅及他书谇皆譌讯。皆由转写形近而误。
匿名回答于2022-06-29 11: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