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6月份大姜叶子发黄?

1、底肥中要施用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不要施用复合肥等化肥和劣质的生物有机肥、生物菌肥等。

2、大姜出芽以后,及时冲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或有机水溶肥,间隔10-15天1次。

3、遮阳网覆盖或利用高秆作物遮荫,减轻叶片蒸腾作用。

匿名回答于2021-04-30 20:13:51


一、原因分析


1、底肥中施用了没有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鸡粪、猪粪、猪尿、羊粪、牛粪、兔粪、豆饼、豆粕、煮熟的豆、花生饼等)。6—7月份正是高温季节,地温高,有机肥开始在土壤中慢慢发酵,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伤害大姜根系的毛细根,降低了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造成叶片发黄、干尖、卷叶等症状。


2、底肥中施用了大量的尿素、复合肥等化肥,或者施用的化肥质量不合格,含有有害元素、有毒气体—氨气,导致烧根,造成叶片发黄、干尖、卷叶生长缓慢等。


3、底肥中施用了劣质的肥等,而这些肥料不适合做大姜的底肥,它们对大姜芽的生长有不良的影响。


4、6月中下旬,一次性追施的化肥数量过多(50—100斤/亩),或者化肥的质量不合格,含有害元素、有毒气体—氨气,导致烧根。


5、6月中下旬,温度偏高,光照过强,叶片蒸腾失水较多,而此时是大姜根系生长发育的中前期阶段,吸收水分能力较弱,造成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足以满足叶片蒸腾散失的水分,导致叶片干尖。


二、技术对策


1、底肥中要施用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不要施用复合肥等化肥和劣质的生物有机肥、生物菌肥等。


2、大姜出芽以后,及时冲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或有机水溶肥,间隔10-15天1次。


3、遮阳网覆盖或利用高秆作物遮荫,减轻叶片蒸腾作用。


8月管理要点:


1、8月上旬,扶垄培土时,伤害了大姜根系,降低了根系的吸收养分能力,导致叶片干尖、黄梢、黄叶、严重的植株萎蔫。


2、过量追肥(追大肥)。复合肥等化肥一次性使用量过大(大于200斤/亩),远远超过了大姜根系的最大吸收能力,导致烧根,叶片干尖、黄梢。


3、施用的复合肥等化肥质量不合格(氯离子含量超过2%,含有害元素离子),土壤板结,根系缺氧,根系的吸收能力下降。


4、高温季节,升温快,高温条件下,叶片蒸腾散失的水分多,而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足以满足叶片蒸腾散失的水分,导致叶片干尖。


5、8月份昼夜温差较大,夜间,营养物质从叶片回流,转移到大姜的其他部位,导致叶片发黄。


6、8月高温天气,地表面水分蒸发,高温水蒸气灼烧了大姜的叶片(姜农俗语:刺了叶),引起叶片萎蔫。


二、技术对策


1、行距加大到70—75厘米。扶垄培土时,一定要注意。少烧根,甚至不伤根。


2、8月份不追大肥,分次、少量追施优质生物肥。复合肥的吸收利用率低于30%,浪费过多。


3、最好施用高吸收率的水溶肥。后移(8月上旬—9月底)分2次冲施,间隔10天1次。


5、遮阳网遮荫栽培,减轻叶片蒸腾作用。


大姜播种时最常见的3个问题:


一是错误地施用没有发酵腐熟的有机肥(生鸡粪、羊粪、猪粪、猪尿)等;


二是底肥化肥(磷酸二铵、复合肥等)施用量多达200—400斤/亩;


三是施田补、乙草胺、割地草等除草剂用量偏大,大姜出的晚、出苗不整齐、苗不长或长得慢。


一、技术对策


1、底肥要施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猪粪、猪尿、羊粪、牛粪、兔粪、豆饼、豆粕、煮熟的豆、花生饼等)。生鸡粪(猪粪、羊粪等)3月—5月在土壤中不发酵,6—7月份,气温高,地温也高,在土壤中慢慢发酵,释放大量热量,造成烧根,造成大姜前期生长慢,分杈少,建议不用。


2、底肥可以不施或少施尿素、复合肥等化肥。因为大姜从播种出芽(4月中旬)到三马杈期(6月中下旬),依靠姜块自身营养物质供给生长,基本不需要从土壤中吸收营养,三马杈期(麦收结束)后,才开始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元素。而化肥肥效只有30—45天,大姜需要吸收养分的时候,肥效已经过期,不能供应养分,造成化肥的浪费。


3、生物菌肥快速改良土壤,修复肥伤、碱化、硬化、内有的害菌。


染病姜块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逐渐软化腐烂,积压有污白色汁液,味臭。茎部染病,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叶片凋萎,叶色淡黄,边缘卷曲,最后死亡。姜瘟病为细菌性病害,该菌在姜块内或土壤中越冬,带菌姜种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种后成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虫传播,病菌需借助伤口侵入。通常6月开始发病,8--9月高温季节发病严重


其发病的早晚、轻重与当年的气候及降雨量有关,一般温度越高,潜育期及病程越短,病害蔓 延越快,尤其是高温多雨天气,大量病菌随水扩散,造成多次再侵染,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引起大批植株发病 .因此在发病季节,如天气闷热多雨,田间湿度大,发病严重;反之,降雨量较少,气温较低的年份往往发病较 轻。此外,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砂质土,一般发病轻,而地势低洼,易积水,土壤粘重或偏施氮肥的地块发 病重。


有效地控制姜瘟病在姜苗中的扩散。种植生姜的土地应该是地势比较高,排水和浇水都比较容易的地方。2、增加磷肥钾肥的施肥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行间覆盖稻草或搭棚。


防治方法


1、实行水旱轮流耕作制度可以秸秆遮阴,预防姜瘟病的发生。


3、最为有效地手段是从根源上进行防控,在选择品种的时候,依据当地的一些种植条件,选择一些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山东大姜协会种姜经过严格的选种和培育,可放心选用)。


4、在生姜的生长期中,在雨天过后,要及时的进行田地排水,以防水淹生姜。


5、如果发现了生病的株苗之后,要及时的将其从田中挖除,为了防止病菌在田中的扩散,要将病苗周围半米的株苗全都挖去。中撒上石灰,再用干净的无菌体将其穴掩埋。


6、可以及时选用药剂对种姜进行防治。预防方案


(1)种姜的消毒:


①、用1:1:120的波尔多液浸种20分钟;


②、用600倍的多菌灵浸种15分钟;


③、用1000倍高锰酸浸种10分钟;


④、用4000倍农用链霉素浸种12小时;


⑤、种姜块的切口醮些新鲜的草木灰。


2)喷施定植沟局部土壤消毒,80%多菌灵800倍液+乙蒜素600倍液。


(3)揭膜后,主防茎基腐病:喷雾+喷施茎基部:(含杀毒霉素的氨基寡糖素)600倍液(每30斤水加50-100ml)+乙蒜素600倍液(每30斤水加50ml)稀释使用,连用2-3次,间隔7天左右。


(4)膨大期,主防姜瘟病:喷雾+重点区域灌根:(含杀毒霉素的氨基寡糖素)600倍液稀释使用。灌根2000倍液,灌根时以灌透为标准.


治疗方案:(1.)病害初发期喷雾、重点区域灌根:使用浓度:用(含杀毒霉素的氨基寡糖素)100ml+腐植酸膦钾60ml兑水30kg喷雾、灌根。灌根区域:已发病区及往年病区、低洼区及下水头,并适当扩大范围。灌根用量及次数:100ml:100kg兑水每株灌药液200ml左右,3-5天1次,连灌两次。


④注意观察,发现病株,及时铲除,并随即撒上生石灰,杀灭土壤残留病菌,防止继续传播。

匿名回答于2021-04-30 22:08:53


水多涝黄

原因:生姜虽然喜欢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但是如果长期积水潮湿的话,闷根之后就会出现水黄的情况。一般出现在田间的局部,地势低洼的话就会出现积水的情况。

解决方法:及时的进行排水,然后把低洼的地块填平,避免的再次出现积水的情况,对于已经发黄的植株,需要适当的进行松土,保证它的根系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才行。

阳光暴晒

原因:生姜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但是不耐强光暴晒,尤其是在夏季,如果长时间被暴晒的话,就会导致它的叶片脱水,从而出现发黄的情况,而且夏季的温度也非常的高,如果不采取遮阳措施的话,很容易出现高温失绿的情况。

解决方法:建议使用黑纱网进行遮阳,在地块上用钢管或者是竹竿搭一个棚子,然后把遮阳网搭在上面,这样就能够给它过滤掉50%的光线,同时还能够降低温度。

养分缺乏

原因:随着现代化种植的普及,化肥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大大减少,而生姜对有机质的需求又比较高,其中锰、锌、铜、铁、镁等元素的缺乏,都会导致生姜出现叶片发黄的情况。

解决方法:可以使用氨基酸之类的叶面肥喷施,或者是使用充分腐熟之后的农家肥水进行浇灌,肥水需要随浇水的时候冲施,否则浓度会过大,容易出现肥害的情况。当季的采收完之后需要翻耕土地,并且用腐熟的羊粪等混合在土壤中,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匿名回答于2021-08-13 03:01:31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