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婶的一句话成为压垮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个人只有内心足够的强大才能战胜更强大的偏见,成就一个更加强大的自己。但可惜的是,祥林嫂的内心比任何人都脆弱,她根本无力抵挡那如滔滔江水般的世俗偏见。
一个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认输,而祥林嫂连认输的机会都没有,就已经败了。在她的心中,夫权、族权、神权对她来说,哪一个都很重要,对于这些权力的荒谬性,祥林嫂完全没有反抗的余地,她所做的就是顺从。
当柳妈建议她去捐一条门槛,以此化解这一世的罪名时,她苦闷了一晚,第二天便去镇西头的土地庙去乞求庙祝捐一条门槛。这条门槛花费了她积存的所有工钱十二元鹰洋,接近两千块。捐了门槛之后,她神清气爽了,眼光也有神了,仿佛她的人生要重生了,压在她心头的恐惧感似乎在捐了门槛之后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自以为赎了这一世的罪,。
到了冬至祭祖日,她更干活更是卖力,坦然的去拿祭器。然而四婶一句话“你放着罢,祥林嫂!”,接着她的表现是这样的: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他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只是一个木偶人。
在她的生理死亡之前,她的精神世界彻底崩溃了,她的心就已经提前死了。然而杀人的凶手在哪里?是谁?是四婶还是柳妈?更或者是那个小说中的“我”?都不是又都是。
“哀其不幸”是造成她死亡的客观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祥林嫂不仅死于别人脑袋里的荒谬观念,也死于她自己脑袋里的荒谬观念。
你可能会说,祥林嫂不是没有反抗,她拒绝嫁第二次发生了抢亲事件,她为了赎罪去捐了门槛。但是不能忽略的一点是,她的反抗是建立在顺从的基础之上的,这能叫做反抗,顶多算得上是怒其不争。
祥林嫂问”我“,人死了之后有没有灵魂,当她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她的眼睛里是带着光的,那代表着她的希望,她希望没有。因为没有灵魂,家人就不用见面,也不会打官司,阎王也不会把她一劈两半。然而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说不清楚。
最后,她被荒谬的观念吃掉了
匿名回答于2021-02-21 17: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