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只能说是相对于一个参考系大,从我们的主观意识来讲,地球确实大,但是对于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来说,地球只是一粒尘埃,更何况人类。
地球能形成,也全靠宇宙中散落的陨石一点一滴积累而成,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只有相对。地球有多大呢?
现代科学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地球的直径是12756公里,赤道周长大约4万公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直径一万两千多公里的行星。现在知道地球有多大了吗?
一万两千多公里是多大?
不知道!反正地球很大。
匿名回答于2021-05-03 19:09:42
地球的整体形状十分接近于一个扁率非常小的旋转椭球体(即扁球体)。其赤道半径略长、两极半径略短,极轴相当于扁球体的旋转轴。根据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1980年公布的地球形状和大小的主要数据如下:赤道半径 6378.137km 两极半径 6356.752km 平均半径 6371.012km 扁率 1/298.257 赤道周长 40075.7km 子午线周长 40008.08km 表面积 5.101*108km2 体积 10832*108km3 其实,地球的真实形状与上述扁球体稍有出入。
其南半球略粗、短、南极向内下凹约30m;北半球略细、长,北极约向上凸出10m。
匿名回答于2021-05-10 14:03:14
约在50亿年以前,银河系中存在着一块太阳星云,它是一团尘、气的混合物。在它的引力收缩中,温度和密度都逐渐增加,尤其在自转轴附近更是如此。
于是在星云的中心部分便形成了原始的太阳。其余的残留部分围绕着太阳形成一个包层。由于自转,这个包层沿着太阳的赤道方向逐渐扩展,形成一个星云盘。星云中较大的颗粒叫做星子。在引力、离心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星子和尘埃物质向星云盘的中间平面沉降,在那里形成一个较薄、较密的尘层。尘层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很快瓦解成许多小的团块,由于自身的引力又积聚成小行星大小的第二代星子。
由尘层形成第二代星子,估计约需1万年。 第二代星子绕太阳运行时常发生碰撞。碰撞时,有的撞碎 ,有的合并增长 。
当一个星子增长到半径约几百千米时,它的引力就足以干扰附近星子的运行而使它们靠拢。星子越大,它的引力也越大,体积的增长也越快。大星子很容易将它附近的较小星子吞并而积聚成一个行星的核心。
在尘层中,只有几个星子能增长成为行星,其余都被吞并。 地球形成时基本上是各种石质物的混合物。初始地球的平均温度估计不超过 1000℃,所以全部处于固态。形成后,由于长寿命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和引力位能的释放,内部慢慢增温。
当地球内部开始出现熔融的物质,重力分异作用就开始,液态的铁元素逐渐流向地心,形成地核,地幔的表层也逐渐分异出一层薄薄的地壳。一个具有分层结构的地球开始形成。
大气与海洋的形成 原始地球形成之后,地表温度慢慢升高。因此,地球从表面开始变暖。这个时期的地球,越靠外侧温度越高。随着温度继续上升,表面物质开始熔化。这些熔融物质类似火山岩浆,覆盖在地球表面。
随着岩浆覆盖面积增大,其中的挥发性物质逸出,形成原始大气。这种大气以水和碳酸气为主要成分,气压是现在的100 多倍。后来,大气温度下降,大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水,降到地面形成了原始海洋。
地核的形成 地球的地核是铁集聚于地心形成的。刚刚诞生的地球与多个小行星互相碰撞,释放的能量使地球变暖。温度升高后,岩石变软,铁马上沉积到地心。铁释放出来的重力能又进一步使地球变暖。
匿名回答于2021-05-30 16:46:54
地球已经是一个46亿岁的老寿星了,她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约在30—40亿年前,地球已经开始出现最原始的单细胞生命,后来逐渐进化,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生物.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公里,比极半径长21公里.
原始地球所获得的星子是比较冷的,但是每个落到原始地球上的星子都有很高的运动能量,这种能量因冲击转化为热能;另外,由于星子的堆积使地球行星外部重量增加,内部受压缩,消耗在压缩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被保存下来;再加上放射性元素铀、钍、钾等的衰变产生的热积累,地球开始变热,并最终导致大部分地区温度超过铁的熔点.原始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液态铁质地核.
随后,地球的平均温度进一步上升,引起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熔融,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向上浮动,把热带到地表,经冷却后又向下沉没,这种对流作用控制下的物质 移动,使原始地球产生全球性的分异,演化成分层的地球,即中心为铁质地核,表层为低熔点的较轻物质组成的最原始的陆核,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地核与地壳之间为地幔.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并导致大气和海洋的形成.
氢和氧结合成的水,原先潜藏于一些矿物中.当原始地球变热并部分熔融时,水释放出来并随熔岩运移到地表,大部分以蒸气状态逸散,其余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逐渐充满大洋.在原始地球变热而产生分异作用的过程中,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圈.早期地球的大气圈成分与现代不同,正是由于紫外辐射的能量促使原始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从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然后发展成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再演变成细胞,生命得以开始和进化.
经过早期分异阶段,地幔固结,原始地壳和大陆发育,并形成了大洋和大气圈.
匿名回答于2021-05-30 20:31:53
地球的大小,是由其内部和外部原因所共同决定的。
内部原因即地球本身的属性,比如说其密度,质量等。
由于引力的作用,地球表面的空气和其他物质才能够安然无恙地在地面上存在。假如地球引力不够,物体将飞出地球,飞向太空。如果引力足够大,举个极端的例子,如黑洞,则人类根本无法生存。如果地球体积比现在大或小,则其密度或质量必然会变化。
外部原因也有很多,不过在太阳系中,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最大的。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匿名回答于2021-05-30 2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