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在秦朝建立统一王朝之后的历朝历代,皆为国之“要政”。漕运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含义,主要指中国古代各王朝通过水道将各地的粮食等物资运至京城,以满足官俸、军饷和宫廷的消费。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自身功能的拓展,漕运的含义也有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性。
漕运是集权政治和小农经济结合的产物。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建立,导致统治格局的重大变化,即全国性统治中心的确立、从中央到地方官僚体系的形成、庞大军事体系以及全国性社会秩序的建立。这一变化促使王朝必须建立一个有序的、有保障的、以粮食为主体的物资供应体系。然而,以农立国的经济特性,使得统一的集权王朝在建立物资供应体系时,不得不面对广泛而分散的小农经济。集权政治有效地使小农成为赋税与摇役的双重负担者,成为国家的生存基础。这是漕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动因。
匿名回答于2021-02-02 18:5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