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在一般的看法,古代的市民阶层主要是指士、农、工、商四类和四个阶层的人士。
这种状况实际是战国以来逐步形成的,战国之前的情况是有所不同的。
战国之前的春秋时期,士基本上还在贵族阶层中,属于贵族的最低一等。
而春秋时期的商主要是指形成规模经营的生意人,其中不少可能还是原来的贵族,属于商人的地位在春秋时期并不低。
而一般的小商小贩,当时被称为“贾人”,是平民阶层的最末一等。
当时平民阶层的排序是农、商、工、贾,而非士、农、工、商。
战国之后士彻底沦入平民阶层,商人的地位也不断下降,降到同贾人一样的地位,而且商、贾不分,统称为商人。这样,平民阶层就由农、商、工、贾演变成士、农、工、商。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匿名回答于2019-11-13 03: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