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是清朝的一种世袭爵位,属于贵族,大多是皇亲国戚才有资格被封为亲王,属正一品。亲王的前身是汉、隋、唐、宋、元、明的封王制,以前的封王就是割地管辖,中间不加“亲”字,而到了清朝,满族统治者深知诸侯制难免引起动乱,于是清朝内阁便在原封王制的原体上设置了“亲王”,不属于诸侯系列,亲王的任务主要是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受皇帝的指派。
乾隆三年编制的《顺康雍·传》中有云:“顺治三年,朝廷内阁设成亲王皇六子爵也。“
匿名回答于2021-08-10 20:20:17
亲王是本国的君主,对上臣服于天下之君的皇帝,对下统领本国军政文武。明朝早期的亲王既管军政,又管民生,手下都配有一位文相,一位武相,文相管国政,武相管军队。王宫的亲兵护卫多达一万五六,同时亲王还可以指挥本国的驻军。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西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匿名回答于2021-08-18 2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