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三字经中的七情九族分别是什么?

1.

三字经中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2.

三字经中的九族“自子孙,至玄曾”,是指从高祖父到玄孙: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是指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九族。“九族”泛指亲属。但“九族”所指,诸说不同。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变化,其亲属之意已经淡出,变成了对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泛称。 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伍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严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

匿名回答于2021-12-30 00:04:14


三字经中的七情是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

喜代表喜悦,高兴。

怒代表生气愤怒。

哀代表哀伤。

惧代表恐惧,害怕。

爱代表喜欢,爱恋。

恶代表厌恶。

欲代表欲望。九族是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这是同姓之族。另外三族是父,子,孙。还有是父系五族,妻系四族。

匿名回答于2022-01-24 00:34:59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