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法和孙子兵法。
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亡佚很多,现仅残存五篇。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也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匿名回答于2020-02-28 13:35:44
我国最早的“兵书”是西周时期的《军志》和《军政》。不过这两部书早已失传,只是在《左传》和《十一家注孙子》中引用了某些段落和词句。
1
兵法中最著名的兵书当然是《孙子兵法》,它是历代军事家所推崇学习、运用、并影响至今的兵书,已成为一些国家军人的必修课,军事院校的重要教材。
《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分别是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事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很多人都以为《孙子兵法》讲得是“以奇制胜”教你“以少胜多”,其实这是种误解,《孙子兵法》里的“计”是计算,不是计谋!这本书里讲了很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先讲的一点就是“不战”,这个展开比较长,我们以后再细说。
2
由于《孙子兵法》比较难懂,于是就有了《十一家注孙子》。就是历史上11个人对《孙子兵法》的解读,他们分别是曹操、梁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梅尧臣、王皙、何氏与张预。
你没看错还有杜牧,他注解了很多,并有很大篇幅,杜牧的注解往往引用了很多战例,所以不要以为他就是个诗人。杜牧是前面杜佑的孙子,杜佑曾是大唐的宰相,他用了三十六年时间撰成二百卷《通典》,开创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通典》中也收入了《孙子兵法》
匿名回答于2021-09-13 15:47:54